【產通社,9月9日訊】由于債務危機從歐洲向美國蔓延,剛剛回暖的全球光伏市場再度風聲鶴唳,海外一些光伏大廠更因抗不住“寒冬”而出現倒閉。僅上個月,美國就有三家太陽能公司宣告破產,其中包括在業內頗有聲望的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Solyndra)。
今年8月份在美國申請破產的另外兩家光伏公司分別是位于麻薩諸塞州的長青太陽能公司和位于紐約州的光譜太陽能公司。而今年春季,英國石油公司旗下的太陽能公司BP Solar也停止了生產。此外,奧地利知名光伏制造商優質能源公司(Blue Chip Energy)也于7月底宣布破產。
一連串的企業破產已引起了海外輿論的高度關注!都~約時報》對此評論說,這些破產事件表明,在全球太陽能產業領域,中國已經獲得絕對壟斷優勢——中國已經壟斷全球60%的光伏市場。雖然歐美和日本的太陽能公司在技術上仍然擁有領先中國的優勢,但在成本控制方面卻完全無法與中國公司相比。
GTM Research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美國約有1/5的光伏產能因破產或停產而消失,主要原因是無法與中國廉價太陽能產品競爭。GTM Research指出,目前美國僅有兩家光伏公司能夠與中國競爭,一家是First Solar,其采用的碲化鎘薄膜電池生產技術與中國同行完全不同。另一家是太陽電力公司(SunPower),該公司能夠幸存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產品的轉換效率極高,中國產品無法替代。
事實上,近年來的確有不少中國一線光伏廠商大舉挺進海外市場,與當地企業短兵相接。如尚德電力于2009年11月宣布在美國建設首家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成為首家在美設廠的中國光伏組件制造商。此后,賽維LDK也宣布,以約3300萬美元收購美國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70%股份,由此進入北美光伏下游市場。
剛剛關閉加州一座工廠與德國若干生產線的德國大型光伏組件制造商SolarWorld CEO FrankA sbeck已聯合其他企業向德國政府與歐盟進行游說,認為中國的光伏企業向歐洲市場傾銷,政府應該進行制裁。
中國業內人士指出,美國長青太陽能公司的商業策略還是幾年前制訂的。那時作為光伏組件原料的多晶硅價格正在高位運行,而該公司希望通過使用較少的多晶硅來獲得競爭優勢。但不幸的是,最近兩年多晶硅的價格連續暴跌,從2008年初期的每公斤接近50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公斤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