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通社,10月19日訊】隨著具有on-cell內嵌式觸控結構的液晶面板(on-cell touch TFT LCD)被中低檔智能手機廠商采用,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在2014年上半年已經超過2,000萬片。在此之前,2013年全年的出貨量也僅為470萬片;這顯示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正面臨著成長的契機。而根據NPD DisplaySearch最新出版的觸控面板市場分析季度報告 Quarterly Touch Panel Market Analysis,到2018年時,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出貨量預計將達1.29億片。
NPD DisplaySearch研究表明,所有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包括:i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以及on-cell內嵌式AMOLED面板等,此三者在智能手機應用所需要的觸控面板模塊出貨中,其總和出貨比重已經有增高的趨勢。在2012年,三者的總和出貨比重約20%,到了2013年跳升到29%,預計2014年有機會增加到32%。
NPD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謝忠利(Calvin Hsieh)表示:“總的來說,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在出貨量上將有所增長,但其未來的成長幅度會受到蘋果和三星的影響。蘋果是i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最大客戶,三星則是on-cell內嵌式AMOLED面板的最大客戶;兩者在技術選擇和采購份額上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至于其他手機品牌,則開始對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技術表露了興趣,特別是針對新興的中低檔智能手機市場。”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越來越成熟,產品的差異化也越來越難以顯著,但消費者對性能與價格相比優越性卻更為要求。因此,品牌廠商不斷地尋找新的技術、培養充沛的供應鏈,以期更能有效地掌握成本和規格。謝忠利表示:“一些品牌廠商像是摩托羅拉、華為等都相當積極地嘗試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而新興的中低檔智能手機市場剛好給了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一個成長的機會。”
因應中低檔智能手機對成本的要求,絕大多數的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采用單層多點(single layer and multi-touch)的圖案鍍膜。單層多點圖案之前已經采用于GF1的觸控結構中,該結構僅需要一層ITO薄膜;當應用于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時,也可以節省光罩的費用。
謝忠利表示:“2014年上半年期間,像是群創光電(Innolux)、華映(CPT)、瀚宇彩晶(HannStar)、天馬(Tianma)等面板廠,均采用了單層多點圖案制作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不僅比SITO架橋結構少了些光罩,同時也提高了生產良率。以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在2014年上半年的成長幅度來看,確實為面板廠踏入觸控面板產業起了一定程度的鼓勵作用。特別是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目前定位于中低檔智能手機市場,剛好可以受惠市場的助力,以及品牌廠商對培養供應鏈的積極態度。不過,在配合的彈性、成本與充沛的供貨商來源等方面,外掛式的觸控面板廠商當前仍舊占有相對的優勢。”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www.displaysearch.com.cn/press_releases/20141014.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