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通社,10月1日】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表示,08Q2臺灣整體IC產業產值(含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達新臺幣3,596億元,較上季(08Q1)成長4.9%,較去年同期(07Q2)成長4.6%。
其中,設計業產值為新臺幣965億元,較上季(08Q1)成長5.3%,較去年同期(07Q2)衰退1.0%;制造業為新臺幣1,784億元,較上季(08Q1)成長4.8%,較去年同期(07Q2)成長5.1%;封裝業為新臺幣590億元,較上季(08Q1)成長4.4%,較去年同期(07Q2)成長13.5%;測試業為新臺幣257億元,較上季(08Q1)成長4.9%,較去年同期(07Q2)成長4.9%。
IC設計業
由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使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終端需求壓抑,且新臺幣升值壓力未除,使得影響余波蕩漾。
2008Q2顯示器相關芯片成長力度減緩,由于系統端TFT面板及CSTN需求不如預期的情形下,侵蝕顯示相關芯片的獲利表現。Q2為計算機產業之傳統淡季,因PC需求不振也影響臺灣NB相關IC設計公司之營收表現。
在消費性芯片方面,因受到美國次級房貸的影響壓抑消費市場,使得IC設計業者營收成長并未突飛猛進而呈現溫和態勢。模擬芯片則是2008Q2表現搶眼的族群,由于市占率持續提升,使得模擬芯片設計公司營收成長。
綜合上述,2008Q2臺灣IC設計業產值達965億新臺幣,較2008Q1成長5.3%,較2007Q2衰退1.0%。
IC制造業
2008年第二季臺灣IC制造業的表現在DRAM產值反彈,以及晶圓代工產值持穩的情況下,呈現微幅成長的情形。臺灣的IC制造業主要由晶圓代工和DRAM制造所組成。
在晶圓代工方面,2008年第二季產值達到1,194億新臺幣,較上季(2008Q1) 微幅成長了1.9%,但較去年同期(2007Q2)則呈現大幅成長13.2%的優異成績。在IC制造業自有產品的表現方面,2008年第二季產值為590億新臺幣,較上季(2008Q1) 成長了11.3%,而較去年同期(2007Q2)則衰退了8.2%。這使得2008年第二季整體臺灣IC制造業的產值達到1,784億新臺幣,較上季成長了4.8%,而較去年同期(2007Q2)則成長了5.1%。
整體而言,2008年第二季在臺灣的晶圓代工表現相對穩健,加上臺灣的DRAM制造業產值止跌反彈的情況下,都能有效的控制在傳統淡季的衰退幅度。
IC封裝業
2008年第二季雖仍處在全球經濟景氣相對低迷的氣氛下,但已較第一季呈現微幅觸底反彈的跡象。第二季臺灣封裝業產值較上季(2008Q1)微幅成長4.4%,而較去年同期(2008Q2)成長了13.5%,產值達到590億新臺幣。
展望下半年,期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步出次級房貸陰霾,以及九月份返校換機潮與第四季的節慶購物等需求面的拉抬、臺灣封裝業對大陸的布局漸漸達到收割的階段,以及全球IDM業者擴大委外代工的比重,都將使得臺灣封裝業的成長前景值得期待。預估2008年臺灣封裝業產值可達到2,515億新臺幣,較2007年成長10.3%。
IC測試業
2008年第二季臺灣IC測試業表現亦已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產值達到257億新臺幣,較上季(2008Q1)成長4.9%,較去年同期(2008Q2)同樣成長了4.9%。
受到2007年起DRAM及NANDFlash產能過多、單價大幅下滑的影響,也造成DRAM及NAND Flash后段測試價格的巨幅下滑。而隨著時序轉入第二季,內存廠主流制程轉換進入到70nm后,主流的DDR2顆粒容量亦進入到1Gb世代,單位測試時間約在1000秒以上,有助于提升測試廠的產能利用率,幫助測試業者提升獲利空間。
展望下半年,臺灣內存產業將逐步回復供需平衡狀態,臺灣測試產業產值仍可望較2007年成長9.2%,達到1,117億新臺幣。
TSIA預估,2008年臺灣IC產業產值可達15,346億元,較2007年成長4.8%。其中設計業產值為4,314億新臺幣,較2007年成長7.9%;制造業為7,418億新臺幣,較2007年成長0.7%;封裝業為2,515億新臺幣,較2007年成長10.3%;測試業為1,117億新臺幣,較2007年成長9.2%。
獲得詳細TSIA 08Q2臺灣IC產業產值統計結果,請訪問http://www.tsia.org.tw/service/news_more.asp?zvpWl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