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通社,11月13日訊】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ICCAS)官網消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主辦,硅酸鹽所承辦的第33期科學沙龍——“柔性可穿戴電子”11月6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11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薛芳,上海硅酸鹽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基礎部主任史迅出席會議并分別致歡迎辭。會議主席、上海硅酸鹽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冉冉主持開幕式。  薛芳介紹了科學沙龍的背景,該活動旨在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學術交流環境,在自由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史迅對與會專家及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柔性可穿戴電子是前沿、熱門、交叉性極強的研究領域,通過此次會議希望促進科研人員在柔性可穿戴電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柔性可穿戴電子領域的發展。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作了內容豐富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涉及氣敏傳感與人體健康、智能纖維與智能織物、超塑性二維單晶半導體材料、人體介電譜與可穿戴通信和無創血糖檢測、單細胞檢測與MEMS傳感器等主題。  在精彩的學術報告后,與會人員又針對柔性可穿戴電子學科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與應用需求轉化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大家表示,柔性可穿戴電子學科領域前瞻性強,應用潛力大,但要實現進一步發展,在前沿科學方面,需要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學科領域的發展;在應用需求轉化方面,要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與國民經濟主戰場,打造“中國品牌”。  此次科學沙龍為不同學科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寬松、自由的學術交流平臺。與會人員從不同角度對柔性可穿戴電子研究領域進行探討,在開拓視野的同時增強了學科交叉與融合,有利于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 http://www.sic.ac.cn。(張怡,產通發布)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