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ED(Polymer OLED,簡稱為P-OLED)技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才獲得真正的發展,當時初創公司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CDT)從劍橋大學分拆出來,致力于P-LOED技術商業化研究和應用推廣,在2004年于NASDAQ IPO后與住友化工(Sumitomo Chemical)于2005年成立合資企業,并在2007年被后者2.85億美元收購而成為住友化工OLED業務部門。2008年,其位于日本四國(Shikoku)愛嬡(Ehime)的P-OLED生產線開始投入生產,目前擁有來自Osram Opto、Panasonic、Philips和DNP等公司的技術授權。今天,P-OLED材料已經可以用來制造各種尺寸和性能的顯示器,從簡單的單色顯示器到可顯示動態視頻的全彩圖形顯示器。
P-OLED顯示器是納米技術的典型代表,由夾在透明襯底和陰陽電之間的聚合物功能材料組成,總厚度可以做到500nm以下。P-OLED顯示器的夾層材料包括:
·帶有較大工作功能的透明導電電極(陽極),一般為附在襯底上的ITO材料。
·導電聚合物層,負責將孔穴傳輸和注入動態層(孔穴注入/傳輸層);
·薄的有機內層材料,有時稱作基層(primer layer),由CDT公司開發;
·薄的發光聚合物(LEP)層,其厚度巴不到100nm;
·帶有低工作功能的金屬化電極(陰極)。
P-OLED同時適合主動、被動顯示驅動,其價格也能跟LCD和LCOS技術競爭,主要應用包括大型主動、被動顯示器,以及近眼顯示應用。
Micro Emissive Displays公司的eyescreen微顯示技術采用P-OLED,將無閃爍的超高電視質量的移動視頻圖像與超低功耗結合,可極大地為消費者延長電池壽命。其主要創新是在CMOS襯底上把P-OLED和顯示驅動電路整合在一起,從而在同一芯片上實現圖像大小調整等更多功能。eyescreen技術的主要特點表現在:
(1)優秀的圖像質量和超低功耗。
(2)可以實現無發光全黑顯示。
(3)較高像素填充因數。
eyescreen內置驅動器芯片和數字接口等特性,為產品設計工程師開發出符合未來需求的更小、更輕的時尚產品提供了快捷的、功能強大的設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