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質量領域重點任務是以開發品種、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和提高效益為重點,提升工業產品質量,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引領和創造市場需求,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
一、石化和化工行業
(一)石化
1. 芳烴。采用冷凍技術提高二甲苯純度,達99.9%以上;針對裝置規模大型化,改造升級SCS 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選用新型催化劑,使重芳烴轉化為混合二甲苯。
2. 烯烴。促進烯烴原料輕質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煉化技術和大型裝備國內保障能力。
(二)農藥
3. 原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農藥,提高農藥產品的安全性、環保性。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高收率、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純度、減少有害副產物種類及含量。對農藥產品的主要有害雜質實施限量控制,提高對人身、動植物和環境的安全度,主要有害雜質限量控制及質量與國際接軌。
4. 制劑。改善制劑配方,發展專用助劑,提高加工技術工程化水平,推廣新型制劑,提高農藥制劑穩定性、安全性。
5. 生物農藥。鼓勵發展生物農藥,支持生物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三)化肥
6. 氮肥。尿基復合肥、硝基復合肥、大顆粒尿素以及添加增效劑、微量元素的功能性肥料。
7. 磷鉀肥。熔融鈣鎂肥料等多元品種。完善現有磷鉀肥基地建設,建設境外鉀肥基地,開發和推廣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發展濕法磷酸精制及食品級、電子級磷酸(鹽)。
8. 新型專用肥。緩、控釋肥、全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復混肥、緩控釋肥、生物化肥等高端專用肥料。
(四)氯堿
9. 高抗沖性能聚氯乙烯特種樹脂和管材、型材、阻燃型等聚氯乙烯專用料。
(五)涂料
10. 水性涂料。水性汽車涂料、水性木器涂料、水性防腐涂料、水性集裝箱涂料及其匹配涂裝技術。
11. 專用涂料。以功能性涂料為飾面的外墻保溫技術,具有阻燃效果的隔熱材料與耐大氣腐蝕性的反射型隔熱材料相結合的保溫涂料。用于大型飛機、大型船舶及高鐵等重點領域的特殊涂料。
12. 實驗及模擬應用。建設大型模擬涂料產品涂裝實驗室和涂料產品涂裝的模擬現場。發揮涂料研發、生產、使用單位的協同作用,開展系統的施工技術開發與應用,實現涂料配方實驗設計的科學化、規;白詣踊岣咄苛系膶嶋H應用水平。
(六)橡膠制品
13. 輪胎。無內胎載重子午線輪胎,扁平化、大輪輞、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提高輪胎綜合性能(如滾動阻力、噪聲、濕滑等性能)水平。建設對行業開放的輪胎試驗場,完善試驗場測試手段和方法。建設輪胎滾動阻力、噪聲和力學研究實驗室,提升輪胎綜合性能基礎研發能力。
14. 傳動及輸送帶。汽車發動機用高速耐高溫同步帶等高新技術傳動帶、煤礦井下分層織物芯輸送帶及井下低煙低毒阻燃輸送帶。提高管狀輸送帶和高傾角輸送帶等新型輸送帶技術水平。提高耐熱輸送帶耐熱等級,延長使用壽命。
15. 膠管。提升汽車用膠管制造技術和產品性能,填補國內高檔汽車用膠管的空白。推進高壓鋼絲編織膠管和纏繞膠管的更新換代,使脈沖壽命達到100 萬次水平。海上輸油膠管、高壓鋼絲增強樹脂軟管、無噪聲汽車剎車膠管、節能膠管、薄壁膠管和輕體膠管、耐特殊介質和環境膠管等。無鉛膠管工藝。通過改進工藝,實現膠管輕量化和產品特色化。
16. 其他。汽車橡膠配件,公路、鐵路、水利及建筑等基礎設施橡膠制品。高分散性白炭黑。
(七)合成材料
17. 合成樹脂。精細化、專用化和系列化的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國產化管材級氯化聚氯乙烯(CPVC)樹脂、ABS 樹脂、電子級環氧樹脂。功能性樹脂、新型特種合成樹脂,樹脂共混、改性及合金化,環保型改性技術尤其是不含重金屬的改性技術、無鹵阻燃技術和產品。
18. 合成橡膠。國內緊缺的異戊橡膠、三元乙丙橡膠、丁腈橡膠、溶液丁苯橡膠、(鹵化)丁基橡膠、SIS 彈性體、聚氨酯彈性體、氯丁橡膠(丁二烯路線)、異戊橡膠(IR)、丙烯酸酯橡膠、聚硫橡膠等膠種及其節能、環保新產品和新牌號。推進杜仲高產橡膠培育,推廣應用其他橡膠資源。發展長壽命、高性能橡膠材料和節能環保制備工藝,大幅提高密封件可靠性,發展F、H 級亞胺薄膜和特高壓絕緣材料。提高專用產品比例,推進節能型產品的應用,推進稀土順丁橡膠產業化,開展反式異戊二烯橡膠的應用,增加粉末橡膠、液體橡膠等專用品種和產量。
19. 合成纖維。高附加值合成纖維單(聚合)體,丙烯腈、已內酰胺、已二腈等合成纖維單體。
(八)染料
20. 分散染料。高洗滌牢度、高上染率、高耐曬牢度、高超細旦聚酯纖維等染色,低沾污性、小浴比染色、短時染色,以及一次成功染色用、一浴一步法染色等的新型高性能分散染料。
21. 活性染料。用于高固著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勻染性、高重現性染色,低鹽染色、低溫染色、小浴比染色、短時染色、濕短蒸軋染,以及一次成功染色、一浴一步法染色等的新型高性能活性染料。
22. 有機顏料。調制汽車漆用有機顏料、調制印鈔油墨用的有機顏料、高檔塑料制品(包括紡前纖維)著色用顏料(鈦白粉發展氯化法)和高光通量、高顏色飽和值、高工程化顏料。
23. 色母粒。多功能色母粒,工程塑料、熱塑彈性體色母粒。
24. 紡織印染助劑。適應新型紡織纖維和新型染整技術需要的環保型專用印染助劑。
(九)氟硅材料
25. 有機硅材料。提高有機硅單體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下游產品的發展和加工應用及核心技術產業化,推進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及其四環體產業化。加強功能性有機硅彈性體產業化,加強苯基單體、苯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樹脂等系列產品產業化,發展高透明、耐高溫、防水、防紫外的LED 和太陽能電池封裝用的有機硅材料產品。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先進生產技術及硅烷偶聯劑新品種的發展;有機硅、有機改性材料大規模產業化;多晶硅工業副產四氯化硅綜合利用;硅油制備新工藝推廣應用;硅樹脂新品種發展。
26. 氟材料。加強全氟醚單體及其尖端全氟聚合物關鍵技術與系列產品產業化,發展環境友好型ODS 替代品、三氟單體及其系列產品及含氟電子化學品、新能源含氟材料等高性能含氟精細化學品。推進高性能聚四氟乙烯、可熔融性氟樹脂(尤其是F46 和F40 等含氟聚合物)、含氟膜材料產業化。發展汽車專用氟橡膠及預混煉混煉膠新品種。鼓勵發展氟碳涂料,解決高端涂料級聚偏氟乙烯(PVDF)工業放大問題。雜環類、脂肪族含氟中間體和液晶、平板顯示類含氟中間體,以及低毒含氟農藥、含氟醫藥中間體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十)化工新材料
27. 膜材料。在分離膜全領域形成完備的、規;哪づc膜組件的生產技術與生產能力,膜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發展超低壓、抗污染、抗氧化反滲透膜及海水淡化用高壓反滲透膜、微孔濾膜(納濾、超濾和微濾);進一步提高氣體分離膜和組件的產能和產品性能;推進醫用膜產業化,重點提高血液透析膜性能;發展與膜配套的專用設備,促進膜產業鏈的形成。
28. 生物降解塑料。包裝塑料及其制品,日用塑料和醫用塑料及其制品,農業、建筑、工業配套用塑料及其制品。重點發展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羥基烷酸酯(PHA)、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脂肪族芳香共聚酯(PBAT)、聚對二氧環己酮(PPDO)、聚乙烯醇(PVA)、聚己內酯(PCL)等,以及基于天然產物淀粉、纖維素、甲殼素等衍生物的生物降解塑料等。
29. 特種纖維及其復合材料。以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纖維等特種纖維及以其為骨架材料的樹脂基復合材料。掌握碳纖維原絲生產、碳化等關鍵技術,攻克T700 以上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生產工藝技術;提高樹脂基材環氧樹脂質量;加強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業領域的應用。
30. 工程型熱塑性彈性體。擴大動態硫化橡膠(TPV)生產規模,發展其高附加值品種,實現聚烯烴彈性體(POE)規模化生產;推進高耐熱苯乙烯嵌段共聚物(TPS)、高耐熱熱塑性聚氨酯(TPU)和熔紡氨綸用TPU 切片實現國產化。實現特種功能TPE,如具有阻隔性能、阻燃性能、低吸潮性等功能特性的熱塑性彈性體的國產化。突破液晶型TPE、生物基TPE、生物可降解TPE 的制備技術。
31. 無機化工新材料。培育鋰鹽等化工新材料,發展無機納米粉體材料、無機功能性新材料、無機有機復合材料;推動行業向副產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方向發展。
(十一)聚氨酯
32. 合成革、涂料、膠黏劑等用聚氨酯水分散液(PUD)工業生產技術(包括PUD 萬噸級規模新型連續化生產工藝和設備,特種原料和助劑)的改造和開發推廣應用。
33. 熔紡氨綸用穩定、高性能氨綸切片生產技術(包括原料配方、關鍵設備、工藝控制和配套的高性能交聯劑生產技術)改造。
(十二)專用化學品
34. 安全型高性能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如蛋氨酸等)、環保型水處理劑、環保型塑料添加劑、高性能電子化學品、無鹵阻燃劑、低汞/無汞催化劑,環保型吸水劑、水處理劑、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高品質膠粘劑和光固化型壓敏膠等。
(十三)其他
35. 石化行業檢測能力建設。支持為石化原材料和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檢測、評價、分析、驗證等提供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服務的企業,以及第三方公共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機構的能力改造提升。
36. 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產品和專用料。
37. 開發應用國產大型氯化銨造粒技術。采用“低碳全鹵制堿”新工藝,提高聯堿法純堿產品質量,產品中NaCl 含量平均≤0.5%左右,達到氨堿法質量水平,能夠批量生產GB 2101-2004 中I 類優等品,所有產品質量優于GB 2101-2004 中II 類優等品。
38. 環氧丙烷(過氧化氫法)、離子交換法雙酚A、多乙烯多胺、1,3-丙二醇、脂肪族和脂環族二異氰酸酯(ADI)。
二、鋼鐵行業
(一)鋼鐵
39. 建筑用鋼。420MPa 及以上建筑和橋梁等結構用中厚板,400MPa 及以上熱軋帶肋鋼筋等節能高效鋼材。
40. 高性能結構鋼。高速鐵路列車用軸承鋼、汽車用軸承鋼、耐沖擊載荷高淬透性高碳鉻軸承鋼、中碳軸承鋼、下貝氏體淬火高碳鉻軸承鋼、準高溫軸承鋼、抗磨粒磨損軸承鋼;汽車變速箱齒輪和汽車后橋齒輪用合金滲碳鋼、飛機及坦克發動機齒輪用合金滲碳鋼、高強度緊固件用合金鋼和調質鋼、高應力彈簧鋼、高性能鏈條專用鋼、機床滾珠絲杠和直線導軌專用鋼及易加工、長壽命鋼材。
41. 高強度高塑性熱軋薄板。高強熱軋DP 鋼、馬氏體鋼、深沖高強度鋼等。
42. 汽車用深沖、高強度冷軋板。DDQ~SEDDQ(超深沖)、BH(烘烤硬化,340MPa)、HSSIF 鋼(高強IF 鋼,440MPa)、DP 鋼(雙相鋼,590~980MPa)、CP 鋼(多相鋼,1180~1500MPa)、TRIP 鋼(相變誘導塑性鋼,590~980MPa)、Mart(馬氏體鋼,1180~1500MPa),以及其他600MPa 級及以上高強度汽車板。
43. 管線鋼。X80 及以上強度油氣輸送用高性能管線鋼。
44. 造船用鋼。E、F 級及以上高強度船舶用寬厚板、海洋工程用鋼。
45. 鐵路用鋼。高速重載鐵路用鋼軌、車輪用鋼。
46. 硅鋼。低鐵損高磁感取向硅鋼、高牌號高性能無取向硅鋼。
47. 核電用鋼。核電用特殊不銹鋼、焊接材料、安全殼高強度調質鋼、核島壓力容器鋼板及鍛件、轉子鍛件合金鋼、不銹鋼包殼管、不銹鋼導向管、核島壓水堆內構件、核島屏蔽泵材料。
48. 耐蝕鋼。耐腐蝕耐磨損鋼材。
49. 高性能基礎零部件用鋼。高速精密重載軸承、高性能齒輪及傳動裝置、8.8級及以上強度高強度固件、高應力彈簧、高性能鏈條等特殊鋼棒線材,高性能液壓鑄件、機床滾珠絲杠和直線導軌用鋼。
50. 工模具鋼。中厚預硬模具鋼、高耐蝕耐磨鏡面塑模鋼、高韌高耐磨冷作模具鋼、大型輕質合金壓鑄模具鋼及高性能粉末冶金模具鋼。高品質特鋼鍛軋材、高純凈度優質模具鋼、硬質合金刀具材料等。
51. 超超臨界火電用鋼。高溫、高壓、高熱強性、高持久強度、抗腐蝕性鋼。
52. 不銹鋼。超純鐵素體不銹鋼、超級奧氏體不銹鋼、高溫耐蝕合金、高合金油套管、特種耐腐蝕油井管、特種耐蝕船板、氮合金不銹鋼。
53. 其他高品質特殊鋼。強度大于1400MPa 的超高強度鋼,含鎳36%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用殷瓦鋼、高溫合金、抗撕裂鋼板、鎳基合金無縫管、渦輪葉片和渦輪盤用高溫合金鋼。
54. 高壓精密液壓鑄件用鑄鐵。
(二)炭素制品
55. 電極。直徑600mm 及以上超高功率電極、石墨(質)化陰極、埋弧電爐用特大直徑(直徑1240mm 以上)炭質電極、大規格超高功率電極原料針狀焦。
56. 特種石墨。高爐用微孔和超微孔炭磚,高強、高密、高純、高模量石墨及特種炭材料,醫用炭素材料,優質增碳劑(碳含量大于98%)。
(三)其他
57. 產品質量。推廣提升鋼材表面和內部質量、尺寸精度、加工和應用等性能、指標及產品穩定性的工藝和技術,改進特殊用鋼、不銹鋼的工藝和技術。
58. 工藝技術。高潔凈度、高抗腐蝕性、高塑性變形等關鍵鋼材工藝技術。
59. 檢測分析。支持為鋼鐵原材料和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檢測、評價、分析、驗證等提供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服務的企業、第三方公共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機構的能力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在線檢測能力。
60. 新一代熱機械控制加工(TMCP)工藝技術。推廣應用以超快冷為核心的可控無級調節鋼材冷卻技術,在線熱處理、在線性能控制、在線強制冷卻技術及離線熱處理在線化技術,達到以下要求:節省鋼材合金用量30%以上,提高鋼材強度100~200MPa 以上,節約鋼材使用量5%~10%,提高生產效率35%以上,節能10%~15%。
61. 研發體系。建立相應配套的中試設備,建立相應的產品研發體系。
三、有色金屬行業
(一)常用有色金屬新型鋁合金材料
62. 大型及超大型鋁合金工業材。滿足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需要的高強度、高韌性、耐腐蝕型材。
63. 鋁合金汽車板。AA6016 類、AA6022 類、AA6111 類,厚度0.7~1.2mm,寬度1600~2300mm。
64. 超高強度、高抗損失合金。2、7 系系列鋁合金。
65. 深冷鋁合金板材。板材的平整度、焊接強度、剝落腐蝕性能、含氫量等滿足LNG 船舶儲罐用及陸地儲存用罐體的要求。
鎂合金
66. 擠壓型材。擠壓強度大于200MPa,屈服強度大于100MPa。
67. 鎂合金熱軋板材?箟簭姸却笥280MPa,延伸率大于25%。
68. 鎂合金鍛件?箟簭姸却笥280MPa,延伸率大于10%。
銅合金
69. 環保銅合金。鉍、硅、碲系無鉛易切削環保銅合金。添加硅、鉍、碲、磷等元素形成無鉛易切削環保銅合金。
70. 電子引線框架材料。微電子用銅、鎳、硅和銅、硌、鋯等系合金。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銅鎳硅、銅鉻鋯引線框架材料,厚度在9μm 以下。
71. 高性能銅合金管。耐腐蝕、高效熱交換器用銅管。
(二)稀有金屬
72. 高性能硬質合金。含集成電路微鉆、數控機床刀片、盾構機刀具及其它專用刀具;復合軋輥材料、挖掘齒材料等。
73. 高性能鎢鉬材料。含寬幅鎢板、大規格鉬板、大規格鉬電極、高品質鉬粉及鉬坯等。
74. 鉭鈮材料。含高比容鉭粉、細晶鉭片、鈮521 合金等。
75. 核級材料。含原子能級海綿鋯鉿材料及其鋯合金管材等。
76. 貴金屬材料。含鉑系金屬電極漿料、催化劑材料等。
77. 鈦合金材料。高性能寬幅鈦合金板和寬厚板(大型飛機、船舶、石化、核電等專用)、鈦及鈦合金帶材、鈦合金型材(合金型號TA15、TC4 等)、大規格鈦合金棒材及大型鈦鍛件。
(三)稀土金屬
78. 稀土合金速凝薄片。柱狀晶寬度0.2~0.5μm。
79. 高性能磁性材料。燒結釹鐵硼磁能積55MG0e 以上,粘結釹鐵硼磁同性能積12MG0e 以上、異性磁能積20MG0e 以上。
80. 高性能熒光粉。含三基色熒光粉(光效大于80lm/W,壽命大于5000 小時)、CCFL 熒光粉、LED 熒光粉、PDP 熒光粉等。
81. 稀土儲氫材料。最大放電容量大于330mAh/g。
82. 高檔稀土拋光粉。密度為0.8~0.9g/cm3。
83. 蜂窩陶瓷整體催化劑。滿足國Ⅳ、Ⅴ排放標準,使用壽命16 萬公里及以上。
84. 高熱穩定性鈰鋯助催化材料。使用溫度1000℃。
(四)其他功能材料
85. 高性能靶材。含IT0 和高純鋁、銅、鈦、鎳、鎢、鉬、鈮能等合金鈀材。
86. 電子專用焊料。
四、建材行業
(一)水泥制造
87. 擴大品種。提高水泥細度、強度、安定性、摻量控制,推廣應用混合材品種和高性能環保型助磨劑,鋁酸鹽、低堿、白水泥、油井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
(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
88. 混凝土。高性能和高耐久性混凝土。
89. 外加劑。高性能環保型混凝土外加劑。
90. 建筑用水泥制品。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異型樁(如竹節樁等),大規格超長管樁,大稍徑、大彎矩混凝土電桿、金屬混凝土桿塔。頂進法施工用鋼筒混凝土管以及鋼板混凝土復合管件,柔性接口鋼筋混凝土管、鋼承口鋼筋混凝土頂管、帶管座鋼筋混凝土管、內襯式復合鋼筋混凝土管及其管件。
91. 電力用水泥制品。大口徑電力電纜管、非圓形混凝土管(箱涵)、矩形渠、共同渠,整體或組裝式混凝土檢查井及鋼纖維混凝土井蓋。
92. 新農村建設配套用裝配式混凝土構配件。裝配式混凝土儲水罐、沼氣池、化糞池等。
93. 工業及民用建筑用水泥制品。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梁板類構件、高質量多功能的外墻掛板、疊合梁板類構件、清水混凝土構件、裝飾混凝土構件、節能型建筑用混凝土空心內墻板、混凝土復合外墻板等,生態混凝土制品(透水混凝土制品、護坡擋土混凝土制品、裝飾混凝土制品等)。
94. 鐵路用水泥制品。II、III 型預應力混凝土軌枕、岔枕、橋枕,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柱,客運專線無砟軌道板,與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相配套的高精度、高強度、高抗滲性的鋼筋混凝土管片,隧道頂部防火板,高層建筑煙道、通風管,高鐵隔音屏障等。
(三)平板玻璃
95. 擴大品種。150 萬平方米/年及以上的增透型超白壓延玻璃,超白浮法玻璃,TCO 導電玻璃,Low-E 玻璃,超薄浮法玻璃(0.7mm 以下),超薄高鋁浮法玻璃(0.5mm以下),超薄硼硅酸鹽玻璃(0.5mm 以下,溢流下拉法)。
96. 提高質量。滿足GB11614—2009《平板玻璃》標準,并具備生產優等品率>70%的水平(考核設計指標及投產后的實物質量)。
(四)建筑衛生陶瓷
97. 擴大品種。薄型陶瓷磚,節水型、輕量化衛生陶瓷,輕質隔熱、保溫陶瓷磚,防污、防滑等功能型陶瓷磚的推廣應用。標準化原料的生產制備和推廣應用,智能化成套衛生潔具產業化。
(五)非金屬礦及其制品
98. 專用礦物功能填料。高嶺土、滑石、硅灰石、云母、膨潤土等。
99. 保溫、耐磨、密封材料。新型高性能溫石棉、針狀硅灰石等摩擦材料、耐高溫、高壓、耐腐蝕石墨基密封材料。
100. 催化、絕緣研磨材料。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粘土等催化、裂化載體、吸附材料,高性能絕緣材料、減磨材料及潤滑材料、電子元件包覆材料、研磨材料、高性能電極材料。
101. 環保凈化產品。生活及工業廢水、廢氣處理吸附材料、核廢料處置材料及輻射屏蔽材料等環保凈化產品。
102. 納米材料。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及軍工國防等急需高純石英材料、石墨新材料、高嶺土、膨潤土等納米新材料。
103. 耐火材料。全氧燃燒玻璃熔窯上部結構用低玻璃相滲出熔鑄耐火材料,煤系高嶺土替代高鋁礬土系列耐火材料產品,其他非金屬礦物耐火材料及制品,推廣無鉻耐火材料產品。
104. 石膏及混凝土加氣塊。石膏制品的板材薄型化,石膏保溫板、石膏保溫砌塊等復合型建筑石膏制品。10 萬立方米/年以上的優質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板。
(六)新型建筑材料
105. 新型墻體材料。砌塊、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產品,輕質化、空心化產品,石膏板復合保溫板、硅酸鈣板、外裝飾掛板、蒸壓加氣混凝土板及各類多功能復合板等,高強度、高孔洞率、高保溫性能的燒結制品及復合保溫墻體材料。
106. 保溫絕熱材料。建筑外保溫用安全環保型防火保溫材料,節能自保溫型建筑墻體及材料,高速運輸裝備用安全型絕熱材料及制品,真空隔熱材料、熱反射材料、相變材料等新型絕熱材料,耐1300℃以上高溫的絕熱材料及制品。
107. 建筑防水材料。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熱塑性彈性體(TPO)防水卷材、種植屋面用抗根穿刺防水材料及防水保溫一體化產品,柔性太陽能薄膜防水卷材、現場施工性能優良的高性能防水材料新產品,聚氨酯、聚脲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類防水涂料和玻纖胎瀝青瓦等。
108. 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環保型墻紙、環保型建筑涂料,綠色環保、功能型實木復合地板和強化木地板,環保多功能型門窗,高效環保木材防腐劑,防腐木材、木塑,耐水、耐火、高強等功能性紙面石膏板,彩色、覆膜、保溫、彩色氟碳、防火及變色鋁塑復合板等。
(七)無機非金屬新材料
109. 無機纖維。碳纖維低成本化工業生產,熱塑性玻纖增強紗、電子細紗等的規模化生產,完善浸潤劑配方體系、單絲在線涂覆技術及其制品,實現玄武巖纖維規模化生產。
110.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在防火隔熱、摩擦密封、防水材料、環保過濾、能源電力、化工、道路交通、建筑補強、安全救生、海洋工程等領域使用的玻纖制品用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產業化。
111. 結構陶瓷。氮化硅陶瓷、石英陶瓷等陶瓷材料及制品規;⒌统杀净a。
五、新材料
(一)新型功能材料
112. 稀土功能材料。超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安全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高端研磨拋光材料、新型催化材料。
113. 新型功能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鋼、鐵基非晶合金帶材、銅合金引線框架、鍵合絲、稀貴金屬釬焊材料、銦錫氧化物(ITO)靶材、電磁屏蔽材料、無鉛新型銅合金、高磁導率軟磁合金材料、高導電率金屬材料等的推廣應用。
114. 新型建材。安全環保型外墻外保溫防火材料、輕質節能墻體材料、阻燃隔熱防水密封材料、絕熱降噪材料、環保型裝飾裝修材料以及部品化的節能門窗、節能墻體和節能屋面等新型建材制品,以及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隔音材料、蓄熱、蓄光陶瓷、建筑防水和密封材料等新型綠色建材。
115. 高新技術纖維材料。玄武巖、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生化法PTT纖維、多類蛋白纖維等高新技術纖維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116. 其他功能材料。貴金屬導電/焊接/催化材料、器件封裝用低膨脹合金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電子功能陶瓷材料等、儀表功能材料新型電子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脫硫脫硝催化材料研發及規;a。
117. 特種橡膠。提高聚氨酯橡膠、氟橡膠及相關彈性體等生產能力,加強丙烯酸酯橡膠及彈性體、氫化丁腈橡膠、耐寒氯丁橡膠和高端苯乙烯系彈性體、耐高低溫硅橡膠、單組份加成型液體硅橡膠、甲基苯基硅橡膠、特種硅橡膠生膠、耐低溫氟橡膠等品種及制品產業化。
118. 工程塑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芳醚酮、聚苯硫醚、聚芳醚樹脂系列產品。聚碳酸酯、長碳鏈聚酰胺、耐高溫聚酰胺的產業化。非光氣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O)和聚苯硫醚(PPS),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新型聚酯、特種環氧樹脂和長碳鏈聚酰胺、耐高溫易加工聚酰亞胺等新產品或高端牌號。
(二)先進結構材料
119. 高端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等輕質高強合金材料、高強高導電性銅合金材料及非晶合金材料。
120. 船用特種耐蝕鋼、不銹鋼復合新材料、高品質特殊鋼等高性能鋼材。
(三)高性能復合材料
121. 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高性能樹脂及預浸料、預制體制備技術、復合材料設計技術(材料、結構、模具)、先進樹脂基復合材料制造技術(低成本、數字化、自動化)、先進陶瓷基、碳/碳和金屬基復合材料制造技術,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SiC 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碳化硅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生產技術等的產業化。推廣整體成形技術、低溫固化技術等低成本成形技術,發展高分子復合材料。
(四)其他
122. 生物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醫用金屬及合金等。
123. 納米材料。納米新材料的產業化,提升納米材料規;、可控制備水平及推廣應用。
124. 超導材料。低溫超導材料規模化制備,高溫超導千米長線、高溫超導薄膜材料產業化。
125. 智能材料。形狀記憶合金、應變電阻合金、磁致伸縮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和磁流變液體材料等。
六、汽車行業
126. 自動變速箱。電控機械自動變速箱(簡稱AMT)、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無級變速器(CVT)等。
127. 零部件產品開發、生產與檢測。發動機、變速器、新能源汽車等設計制造國產化;電動空調、電制動、電動轉向產業化;怠速起停系統產業化;車用微控制器芯片、車身總線通信芯片、車用傳感器與模塊、車用功率器件、閥類的密封件、步進電機等產品以及橡膠、塑料等汽車用特種原材料的推廣應用;汽油機增壓器、電渦流緩速器、輪胎氣壓監測系統(TPMS)、隨動前照燈系統、LED 前照燈、數字化儀表、電控系統執行機構用電磁閥、低地板大型客車專用車橋、空氣懸架、吸能式轉向系統、大中型客車變頻空調、高強度鋼車輪、載重車后盤式制動器產業化;汽車零部件研發與檢測設備。
128. 零部件可靠性。提高電子元器件的一致性與使用壽命,油封、水封等密封件可靠性,提高內燃機高密封技術,儀表電子技術,CAN/LIN 總線技術,底盤及懸架系統實驗數據后期處理及智能化、系統化分析,提高車輛制動系統的集成開發能力和零部件的正向開發能力。
129.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ECU)、變速箱控制系統(TCU)、制動防抱死系統(ABS)、牽引力控制(ASR)、電子穩定控制(ESP)、網絡總線控制、車載故障診斷儀(OBD)、電控智能懸架、電子駐車系統、自動避撞系統、電子油門等。
130.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傳統汽車節能、性能測試,產品一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第三方檢測驗證環境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質量及安全性測試環境。
131. 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電動汽車全新底盤、動力總成、汽車電子等產品;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高性能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插電式混合動力機電耦合驅動系統;車載充電機、非車載充電設備;充電站(樁)及換電站裝備。
132. 智能交通。自動駕駛車輪控制系統、智能交通監控與引導系統、運營車輛調度及監控管理系統、數字化路網技術。
七、船舶行業
133. 船舶。綠色環保船型;大型散貨船和油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大型主流船舶;大型LNG 船、支線LNG 船、氣體動力及混合燃料船、LPG 船、大型化學品船、特種工程船舶、汽車運輸船、豪華客滾船、豪華游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高等級冰區多用途船、大型自破冰原油船等冰區船舶;高性能船舶、功能復合型船舶等新型船舶;長江中下游寬體淺吃水汽車運輸船、江海直達寬體淺吃水集裝箱船、內河高速客滾船等內河、沿海船舶;超大型疏浚船、重物搬運船、海底鋪管船、多功能工作船等工程船舶;海洋資源勘探開發和海洋科學考察船;豪華游艇、公務艇、商務艇;新型高性能遠洋漁船、玻璃鋼漁船等。
134. 船舶配套。滿足IMO TierⅢ要求的船用中、低速柴油機、船用智能型小缸徑低速柴油機、LNG 船用雙燃料/純氣體發動機、自有品牌中速柴油機;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智能化電控系統、高效增壓器、EGR 系統、SCR 裝置等柴油機關鍵部件和系統;新型船用齒輪箱、大型及新型推進裝置、高端船用發電機、船舶電站、電力推進裝置等發電機及動力傳動裝置;大型、高端、自有品牌的甲板機械及關鍵部件;船用鍋爐、自有品牌的貨油泵、焚燒爐、分離機、污水處理裝置、海水淡化裝置,遙控閥門、壓載水處理裝置等艙室設備;新一代自有品牌綜合船橋系統、符合IMO 規范的船用導航雷達系統、新型船用陀螺羅經等通訊導航和自動化系統;游艇配套設備。
海洋工程裝備
135. 勘探與開發裝備。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鉆井/作業平臺,座底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起重鋪管船,鋪纜船,半潛自航工程船,全球綜合資源調查船等。
136. 生產與加工裝備。深海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半潛式生產平臺,大型固定式平臺,邊際油田自安裝采油平臺(MOPU),邊際油田型FPSO 等。
137. 儲存與運輸裝備。深海浮式儲卸裝置(FSO),穿梭油船,穿梭LNG 船,海底管道等。
138. 海上作業與輔助服務裝備。大型起重船/浮吊,海上及潮間帶風機安裝平臺(船),海上風機運營維護船,三用工作船和多用途工作船,平臺供應船,壓裂船,潛水作業支持船,生活支持平臺(船),修井平臺(船),平臺守護船,環保船,救援船,海洋綜合觀測平臺等。
139. 特種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成套裝備,海上及潮間帶風力發電裝備,潮汐能發電裝置等。
140. 水下系統和作業裝備。水下基盤,水下管匯和井口頭,水下采油樹,水下防噴器,水下成橇化生產裝置,水下抽油設備,水下集輸管匯系統,水下設施應急維修設備,應急減災和消防設備,ROV/AUV 和多功能水下機械手,載人深潛器,海底管線切割/焊接設備,海底挖溝機,海底管線檢測和維修設備等。
141. 關鍵設備與系統。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系統,深海錨泊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海洋平臺甲板機械,海洋平臺控制系統,海洋平臺電站,大型海上發電用內燃機/雙燃料燃氣輪機/天然氣壓儲機,分油機,壓載泵,深水鉆機,自升式平臺鉆井系統,鉆井/生產隔水管,自升式平臺升降/鎖緊/滑移系統,海洋觀測/監測儀器設備,深海通用基礎件,深海探測/識別和預警裝備,深海裝備公共試驗/檢測平臺,反滲透海水淡化膜組器、能量回收裝置、膜壓力容器、海水高壓泵及海水高壓循環增壓泵和蒸餾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中空纖維超濾組件等。
八、機械行業
(一)農業機械
142. 高效大馬力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和關鍵零部件。配套柴油機功率≥125 馬力,排放指標達到歐IIIA,驅動橋、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為自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143. 高效自走式聯合收割(獲)機及關鍵零部件。谷物聯合收割、水稻收獲、甘蔗收獲、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大型自走式青飼收獲機械和適合多種作物收獲的高效、低損失脫粒、分離、清選裝置及靜液壓驅動系統。
144. 水稻種植機械及關鍵零部件。高速分插、高效脫粒分離,靜液壓驅動技術及裝置(HST)。
145. 牧草收獲與壓捆機械。牽引式或自走式牧草收獲與壓捆機械,草捆緊密度≥300kg/m3。
146. 大型噴灌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控制精度高、動作可靠、具有故障停機、過量灌水停機的微電子中樞控制技術的大型噴灌設備及噴頭等關鍵零部件(30m、60m跨距桁架、圓形和平移組合機組)。
147. 農作物秸稈集儲運機械。帶有填料、捆扎運動合成相位耦合技術、物料壓縮密度三維傳感反饋控制技術的裝置及整機。
148. 茶葉加工機械及關鍵零部件。茶葉質量、物料平衡、自動布料攤放,內質成分在線檢測的茶葉自動化控制輸送設備。
149. 農業航空作業裝備。用于噴灑、滅火和播種的高性能機載噴灑系統和設備。
(二)內燃機
150. 內燃機基礎零部件。內燃機用支撐高密封技術的材料和工藝及產品;模塊化、智能化新型節能冷卻潤滑系統部件;高效燃油、潤滑油濾清系統。
(三)工程機械
151. 挖掘機械。整機重量≥30t 的液壓挖掘機,斗容量≥35m3 的礦用挖掘機(電鏟)。
152. 起重機械。最大起重量≥25t 的履帶式伸縮臂起重機、最大起重量≥50t 汽車起重機、最大起重量≥60t 的履帶式吊管機、最大起重量≥100t 的全路面起重機、最大起重量≥400t 的履帶式起重機、起重能力≥1000t·m 的塔式起重機以及起重能力≥1000t 的運梁車、架橋機、提梁機。
153. 工業車輛。起重能力≥20t 的大噸位集裝箱叉車及正面吊運機。
154. 鏟土運輸機械。額定載重≥10t 的輪式裝載機、功率≥350 馬力的大馬力推土機、載重量≥154t 的電動輪非公路礦用自卸車。
155. 路面施工與養護機械。功率≥500kW,寬度2.4m 的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成套設備。
156. 混凝土機械。泵送高度≥56m 的混凝土泵車。
(四)儀器儀表
157. 控制系統。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分散型控制系統、核電站用分散型控制系統、1.5MW 以上風電主控制系統和變槳控制系統、城市智能化交通監控系統、太陽能熱電站控制系統、大型、中型和小型可編程控制系統、面向應用的嵌入式專用控制系統、行李和貨物高速分揀系統。
158. 測量儀器儀表。高精度壓力/差壓變送器、高精度多變量變送器、科里奧利力質量流量計、超聲波氣體/液體流量計、智能執行機構、智能閥門定位器、高溫高壓調節閥、智能熱量表、智能電表、全自動氣象測量系統。
159. 傳感器。電渦流傳感器、高精度硅壓力傳感器、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光纖互感器、焚燒設備長壽命快速反應氧量計。
160. 科學儀器。雙軸向四作動器電液伺服疲勞試驗機、多通道協調加載試驗系統、在線工業X 射線CT 裝置、掃描電子顯微鏡、氣相色譜-四極桿質譜聯用裝置、液相色譜和飛行時間質譜聯用裝置、光電直讀光譜儀、智能化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高性能色相/液相色譜儀、便攜式快速光譜儀、全自動大宗礦物料采制化智能檢測計量裝置、衛星定位量系統。
161. 機器人。電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葉片打磨機器人和裝配機器人,及其關鍵部件國產化。
(五)文化辦公設備
162. 辦公設備。面向新一代數字化的掃描制版打印一體化速印機、紙幣清分機、證卡打印機等設備的研發與應用,自主標準制訂與推廣,改造升級規;a,多功能一體機及彩色聚合墨粉的研發與產業化。
163. 數字化影像設備。智能數字照相機、2K 及2K 以上數字電影放映系統、特效數字電影拍攝和放映系統研發和生產,1.3K 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及定、變焦鏡頭等配套件的研發與產業化。
164. 數字教學設備。數字星球、天象教學系統設備的國產化技術改造和產業化。
(六)石油化工及通用機械
165. 海水淡化成套設備。5~20 萬噸/天膜法海水淡化成套設備、5~20 萬噸/天蒸餾法海水淡化成套設備、5~20 萬噸/天低溫多效蒸發海水淡化國產化成套裝備。
166. 油氣田裝備。2000 型以上的大型壓裂設備、模塊化鉆機、鉆機用大型柴油機、井口自動化裝置和智能抽油機等,海洋石油100~3000m 鉆井平臺。
重大裝備——百萬千瓦火電、超超臨界火電、大型水電
167. 滿足國內在建或籌建的三代核電站用泵。滿足多工況及高汽蝕性能要求,包括余熱排出泵、主給水泵機組、主循環泵、海水循環泵、常規島凝結水泵和滿足性能曲線約束帶多工況點運行要求的高效超低比轉數高壓小流量水力要求的化容(化學成份與容積調劑)補水泵等。
168. 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用泵。滿足國內在建或籌建的二代改進型百萬機組核電站用,滿足各種特定水力性能和多工況點運行要求,具備耐輻射、抗地震、耐雜質磨損及抗冷熱交變沖擊等各種特定功能的上充泵、噴淋泵、安注泵、余熱排出泵、常規島主給水泵機組、常規島凝結水泵等。
169. 核電閥門鑄件。滿足百萬千瓦核電閥門性能要求的閥門與鑄件。
170. 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火電機組用泵。滿足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可靠運行要求的高壓鍋爐給水泵,主循環泵、凝結水泵等。
171. 核二三級泵熱沖擊試驗回路。對核二級泵進行沖擊試驗和雜質試驗回路;四代核電大型泵試驗回路:第四代快堆主循環鈉泵試驗回路。
172. 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火電機組閥門。滿足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可靠運行要求的主蒸汽閘閥、抽氣止回閥、氣動疏水閥、高加三通閥、WB36 電動閘閥、大口徑三偏心金屬硬密封蝶閥等。
173. 水電閥門。抽水蓄能電站進水球閥、大口徑水輪機進水雙密封蝶閥。重大裝備——百萬噸乙烯、油氣長輸管線、大型化肥、煤化工、天然氣液化。
174. 泵。滿足百萬噸級大型乙烯裂解裝置需求的乙烯裂解裝置急冷油/水泵、低溫乙烯泵;千萬噸級常減壓裝置中高溫油泵,油氣混輸泵;滿足長距離輸油管線的需求,降低原油輸送能耗,具有完備可靠的就地與遠程監控系統的長輸管線油泵;50 萬噸/年合成氨高壓甲銨泵;滿足煤化工要求,適于輸送顆粒濃度大、易沉淀、磨礪性強、腐蝕性強的介質。流量可達600m3/h,揚程可達25MPa 的隔膜泵。
175. 閥門。天然氣長輸管線全焊接球閥與抗高硫天然氣集輸工程用高壓閥門,乙烯、天然氣液化裝置用低溫球閥,煤化工用鎳基合金氧氣閥。
176. 壓縮機。滿足1000 萬噸煉油、100 萬噸乙烯等石油化工裝置需求的大推力(120t 及以上活塞推力)往復壓縮機、乙烯制冷壓縮機、大型多列(六列及以上)迷宮壓縮機、螺桿壓縮機(螺桿直徑630mm 以上),長輸管線壓縮機組,50 萬噸以上合成氨四大壓縮機組(合成氣壓縮機組、CO2 壓縮機組、采用水平剖分結構的氨制冷用氨壓縮機組、低溫甲醇洗用氨冰機組),36~45 萬噸/年大型硝酸“四合一”透平機組(1.空氣壓縮機,2.氧化氮壓縮機,3.尾氣透平,4.汽輪機)。
177. 冷箱。百萬噸級乙烯冷箱。介質:乙烯及其它烴類介質,壓力≥6MPa;高效板翅式換熱器、冷箱總體設計技術、高效高壓翅片、高壓大截面換熱器釬焊技術、二相流體均勻分布技術開發應用。大型LNG 冷箱。介質:LNG;鋁制板翅式換熱器四單元并聯的高效板翅式換熱器的冷箱總體設計技術、高效高壓翅片、高壓大截面換熱器釬焊技術、二相流體均勻分布技術的開發應用。
178. 空分設備。煤化工裝置用特大型(60000Nm3/h 及以上)空分設備?辗至鞒痰脑O計和計算以及空分裝置的工藝系統成套集成,新型高效空分精餾塔的開發應用,特大型多層主冷的開發應用,分餾塔系統超低溫態下安全可靠性設計,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技術深化應用,開發應用50000Nm3/h 及以上的大型中高壓氧氣壓縮機的設計制造技術。裝置規模6 萬、8 萬、9.5 萬的空壓機和增壓機。
179. 高效粉煤汽化爐。工作壓力4~4.5MPa,煤處理量2000~3000t/d。
180. 5000~5800m3 高爐大型鼓風機組。技術指標:介質為空氣,流量9000~14000m3/min,排氣壓力0.55~0.68MPa,機組效率達到91%以上,驅動功率45000~70000kW。開發推廣內容:高效氣動優化設計,高效新葉型;安全可靠低邊齒葉片葉根,提高安全可靠性;防喘振控制技術;大型電機和變頻裝置。
181. 風機零件部件及控制系統。風機三元流葉輪、齒輪箱、軸承、DCS 數字化控制系統技術。高效葉輪模型及其氣動設計技術,葉輪安全可靠性技術。風機成套設備優化設計及控制方案。大型旋轉設備安全運行動態監測系統。通過系統遠程實現對多產品、多場合機組的運行監測、故障診斷與預防性檢修,提高機組的運行效率。升級工業服務支持中心,深化呼叫中心應用,通過遠程視頻支持和人員定位等功能,實現遠程支持集中管控,保證機組安全運行。建設企業數據中心、強化網絡安全體系、實施虛擬化應用等,為整體系統提供安全有效的基礎保障。
(七)塑料機械
182. 塑料精密制造裝備。高效、精密全電動塑料注射成型裝備(合模力30~200t,注射量15~300g,能耗≤0.3kWh/kg 制品)、微孔發泡塑料注射成型裝備(合模力60~250t,注射量30~650g,能耗≤0.4kWh/kg 制品)和精密擠出成型裝備(生產能力30~45 萬噸/年的大型雙螺桿擠出造粒機組、生產能力≥1.4 萬噸/年的大型對位芳綸反應擠出機組、生產能力0.6×106~6×106m/年,幅寬≥1.2m 的碳纖維預浸膠機組),以及中空吹塑裝備、精密滾塑成型裝備。
(八)印刷裝備
183. 印刷設備。單張紙單面多色膠印機;單張紙雙面多色膠印機;商業卷筒紙膠印機;報業卷筒紙膠印機;噴墨數字印刷機;衛星式柔版印刷機;機組式柔性版印刷機;無軸傳動環保凹版印刷機;單張高速輸紙機。
184. 制版設備。CTP 制版機。
185. 印后加工設備。膠訂聯動生產線;無軸數控平壓平燙印機;智能化切紙機;智能化高速6 色印刷成型生產線。
186. 印刷數字化設備。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智能化印刷機墨色控制系統(CIP3/CIP4);印刷機電子軸(無軸)傳動系統。
(九)機床工具
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化
187. 高速、精密、智能、復合、綠色數控機床。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高速、數控精密車床,高速五軸加工中心,數控高精度磨床,數控鏜床,數控高速銑床,數控復合機床、數控金切加工專機等。
188. 高精度、高可靠性數控重型機床。數控重型龍門銑床,數控重型臥式車床,數控重型立式車床,數控落地鏜床,數控重型齒輪加工機床,數控重型磨床等。
189. 高速、高精度、節能型數控金屬成形機床。大型數控成形壓力機,交流伺服壓力機、高速精密壓力機、大型熱模鍛壓力機、精密沖裁壓力機、數控高速回轉頭壓力機,數控板材成型機等。
190. 高精度、高效特種加工機床。數控高精度電加工機床,高檔激光加工設備、高檔激光快速成型制造設備、高效超聲波加工設備等。
高檔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和工量具產業化
191. 全數字化、開放式、高精度數控系統。高檔通用及專用數控系統,高速電主軸,直線電機,力矩電機,絕對式光電編碼器,絕對式光柵傳感器等。
192. 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功能部件。高速高精滾動功能部件,數控刀架和轉臺,數控萬能銑頭,大型刀庫機械手和高速防護等。高精度機床附件、高可靠性液壓配套件、高性能機床電器等。
193. 數控機床刀具。為數控機床配套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專用化刀具及復合刀具,涂層刀具,可轉位刀具等,精密高性能鏜、銑、鉸削等特殊刀具,IC、IT 行業晶圓加工用系列工具,納米級金剛石制品及金剛石地質鉆探類工具等。
194. 高精、高效、高可靠性和專用工量具,高精度、數字化檢測儀器等。數字化精密量具和量儀(長度、角度、齒輪、大型箱體等的精密數字化量具、量儀和測量中心,在線檢測自動化量儀,激光測量系統等),各類大型數字化精密量儀和測量中心。
195. 高檔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及制品。磨料深加工產品、為數控機床配套的高檔磨具(高效、高速、重負荷、精密和超精密磨具,新型低溫結合劑及樹脂陶瓷磨具等)及涂附磨具(人造金剛石、立方氮化硼涂附磨具及全聚酯布高強度重負荷砂帶、特殊涂層砂帶等),粗顆粒(兩毫米以上及寶石級)和細顆粒(納米級)超硬材料及CVD 金剛石、超硬復合材料,各類超硬材料制品。
196. 數控、高效、高精、環保型木工機床及集成化柔性生產線等。
機床工具行業制造裝備升級改造
197. 提高中高檔數控系統、數控刀具、數字化量具量儀、高檔機床附件、高性能機床電器、高檔磨料磨具、高檔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產裝備水平的技術改造。
198. 發展中檔及以上磨具磨料,提升耗材工具產品水平,實現產業升級。
柔性生產技術與裝備
199. 推廣先進的加工工藝技術,分層次采用先進的數控、高精、高效、特種加工機床和先進的工磨具;推廣柔性加工技術;擴大柔性制造單元(FMC)的應用。
200. 推廣各種電動、氣動、液壓夾具和組合夾具;推廣應用水基或油基新型高效、節能、無公害的切削、潤滑、防銹冷卻劑。推廣自動檢測、反饋控制、數字顯示和數理統計質量控制等技術。
201. 對于大批量生產的產品,采用自動化和半自動柔性裝配流水線、旋轉式裝配臺、裝配機械手、隨行裝配夾具和在線中間檢測裝置等,以提高裝配質量;對大型單件小批生產產品如大型農機具行業,采用利于提高裝配質量的自動或半自動裝配工具。
高分子材料精密成型生產線
202. 復合材料多工位高精成型裝備,雙向拉伸塑料薄膜(BOPP)成套技術及裝備,大型精密滾塑成型機,PP 超厚板材生產線。
(十)電工電器
203. 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所需的關鍵設備、超導限流器、超導變壓器、超導電纜、儲能設備研發及專用生產裝備研發、±11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保護設備、多回直流同塔并架及共用接地極控制保護、分布式電源和微網控制、保護及接入裝置、海洋工程用電纜及生產設備。
204. 新能源儲能蓄電池和新能源動力蓄電池。太陽能與風能儲能密封蓄電池,電動汽車用動力密封蓄電池和密封免維護鉛酸蓄電池,超級電池、鉛碳電池、雙極性蓄電池、鉛布水平蓄電池和納米膠體密封鉛酸蓄電池、卷繞式等新型蓄電池。
(十一)機械基礎件
205. 高速、精密、重載軸承。中、高檔數控機床軸承和電主軸,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軸承,大型運輸機軸承,重載直升機軸承,長壽命高可靠性汽車軸承及軸承單元,高速鐵路列車軸承,重載鐵路貨車軸承,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軸承,大型薄板冷熱連軋設備軸承,大型施工機械軸承,高速度長壽命紡織設備軸承,超精密級醫療器械主軸軸承。
206. 超大型、高參數齒輪及傳動裝置。大功率風力發電齒輪箱,高速列車齒輪傳動裝置,汽車節能自動變速器,核電循環水泵齒輪箱,艦船用大型齒輪傳動裝置,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用液力變速器,大功率采煤機齒輪箱,掘進機齒輪傳動裝置,污水處理設備用高速齒輪箱。
207. 高壓液壓元件和大功率液力元件。工程機械用31.5MPa 及以上高壓柱塞泵/馬達、高壓液壓閥,液壓電子控制器,工作壓力31.5MPa 及以上高頻響電液伺服閥和比例閥,液力變矩器,數字液壓泵及油缸,高轉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調速裝置,農業機械用無級變速傳動裝置。
208. 智能、高頻響氣動元件。智能化閥島,智能定位氣動執行系統,柔性抓取氣動系統及元件,軌道交通設備用氣動元件,150 赫茲以上高頻響電磁換向閥,精密壓縮空氣過濾器,透平式氣動馬達。
209. 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參數透平壓縮機機械密封,大型高溫高壓泵和核電站核二、三級泵用機械密封和靜密封裝置,大型工程機械液壓油缸密封,大型盾構機密封,風電偏航變槳軸承密封。
210. 高速鏈傳動系統。汽車發動機正時鏈及自動變速箱哈瓦鏈,無級變速箱專用無級變速鏈,高精度低噪聲鏈輪,抗疲勞、耐磨損、耐腐蝕特異鏈。
211. 高可靠性聯軸器、制動器、離合器。大功率風力發電制動器,高性能柔性聯軸器,隧道掘進機和采煤機用鼓形齒聯軸器,電磁離合器和制動器,軌道交通制動器,高精度限矩安全聯軸器。
212. 高強度緊固件。10.9 級及以上汽車發動機緊固件,風力發電設備大規格高強度緊固件,飛機及航天器專用鋁鎂合金緊固件,自鎖類緊固件。
213. 高應力、高可靠性彈簧。汽車和工程機械用高端懸架彈簧、氣門彈簧和穩定桿,高速列車用彈簧,氣動、液壓件彈簧。
214. 高密度、高強度粉末冶金零件。高精度汽車粉末冶金零件,粉末冶金含油軸承,大型客機、高速列車、船舶制動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剎車片。
215. 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高檔乘用車車身及汽車(超)高強鋼板熱成形模具,高速精密多工位級進沖壓模具,高光無痕、疊層旋轉大型塑料模具,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引線框架及超大超薄LED 大型塑料模具,多料多腔精密電子、醫療器械注塑模具,大型工程機械輪胎橡膠模具,輕金屬高精壓鑄模具。
(十二)基礎材料
結構材料
216. 密封材料。高抗水解聚醚聚氨酯密封材料,高性能柔性石墨材料,高溫和低溫彈性等密封材料,高性能無石棉密封材料,高強度細顆粒機械密封用碳石墨材料。
217. 復合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動力用大功率鋰電池材料,聚甲醛合金材料,液壓泵用雙金屬燒結材料,納米復合材料。
218. 儀表功能材料。測溫材料、敏感材料。
工藝材料
219. 新型焊接材料。高強高韌焊接材料,耐熱、耐蝕、耐輻照、耐磨及耐低溫焊接材料,無毒綠色釬焊材料及焊劑。
220. 超硬刀具材料。金剛石(PCD)、立方氮化硼(PCBN)、硬質合金(YG、YT、YW)。
221. 工藝耗材。環境友好型涂料和潤滑劑。
(十三)特種鍛鑄件
222. 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氣門鑄鍛件、大型船用舵系鑄鍛件、大型船用螺旋槳。曲軸鑄鍛件覆蓋曼系列50~108 型、瓦錫蘭系列52~98 型,大型船用軸系、舵系鑄鍛件,發展大型掛舵臂、尾軸等鑄件。
223. 百萬千瓦級二代加、三代核電機組大型鑄件。百萬千瓦級及以上核電設備鑄件、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鑄件等的產業化。
224. 百萬千瓦級火電和核電用汽輪機轉子(超臨界、超超臨界)。
225. 大型混流式水輪機組用鑄件。70 萬千瓦及以上大型混流式水輪機組鑄件、大型抽水蓄能和大型潮汐發電水輪機組鑄件的產業化。
226. 600MW 以上燃氣輪機鑄件。
227. 航空航天、軍工等鋁、鎂、鈦合金鑄件。大推力飛機渦輪機高溫合金葉片、重型燃氣輪機葉片等。
228. 高性能汽車鑄件。缸體、缸蓋、曲軸等;蠕墨鑄鐵、等溫淬火球鐵(ADI)、非鐵合金鑄件等。
229. 特大型支承輥。
230. 大型高溫高壓厚壁筒體。
231. 高質量列車輪對。
232. 其他鑄件。床身等機床鑄件,大型船用動力裝置、曲軸、螺旋槳等鑄件,海洋工程裝備鑄件等,高壓柱塞泵、馬達、液壓閥、液壓缸、液力變速箱、大功率液壓偶合器等鑄件,3300mm 以上寬厚板支承輥、大型復合軋輥,冷熱連軋機鑄件,單重為100t 及以上石油、冶金、采礦、化工等鑄件。
233. 重點大型鑄鍛件產品國產化過程中質量控制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
(十四)食品和包裝機械
234. 灌裝設備、吹瓶設備。無菌冷灌裝生產線、高速濃漿(醬)灌裝設備、全自動數控旋轉式PET 瓶吹瓶機、全自動PET 瓶水飲料灌裝設備、全自動PET 瓶茶(果蔬)飲料灌裝設備。
235. 肉類加工設備。牛屠宰設備、豬屠宰設備、禽類屠宰設備、真空灌裝機、真空斬拌機、煙熏爐、自動分割線、自動掛腸線、連續油炸機、上粉機、上漿機和后期包裝設備、殺菌設備等。
(十五)軌道交通裝備
236. 動車組及客運列車。發展適應高寒、高熱、高風沙、高濕、廣域等不同系列的譜系化動車組,滿足跨線、跨網的旅客運輸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動車組技術為基礎,形成城際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平臺與產業化體系。
237. 重載及快捷貨運列車。全系列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大軸重重載貨車、快捷貨運列車的配套,滿足國際市場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電制式、覆蓋全部貨物運輸需求的系列貨運列車。
238. 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低噪、低振動、節能產品,關鍵核心部件如牽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架、運控系統等,以及車輛車站機電設備、滅火系統、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列車自動駕駛系統等產業化。
239. 工程及養路機械裝備。高精度和高效搗固穩定車、高效清篩機、帶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車、道床綜合處理車、鋼軌打磨和銑磨車、綜合巡檢車、高精度測量車、高速軌檢車、鋼軌探傷車、物料運輸車、接觸網綜合作業車、軌道吸污車、軌道除雪車等開發及產業化。
240. 通信信號裝備。先進的城際鐵路列控系統和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系統。
241. 綜合監控與運營管理系統。城市軌道交通防災報警系統,客流預測、疏散和應急指揮一體化聯動系統。
242. 關鍵核心零部件。為高速鐵路客車、重載鐵路貨車、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等配套的輪軸、傳動齒輪箱、大功率柴油機、轉向架、鉤緩、減振裝置、列車牽引控制單元、牽引及輔助變流器、大功率盤型制動裝置、制動控制裝置、供電高速開關、信號繼電器等關鍵零部件。
(十六)重型礦山機械
礦山機械制造
243. 年產2 千萬噸級以上露天連續、半連續開采成套設備,包括挖掘機、破碎站(移動和半移動)轉載機、排土機、皮帶輸送機、電動輪汽車。
244. 大型洗選設備。年處理400 萬噸~600 萬噸。
245. 智能化采煤機。功率800kW 以上,可實現推進方向監控、恒功率自控調節、截割路徑循環程控、離機遙控操作、切割斷面輪廓尺寸監控及工況和故障檢測。
246. 大型掘進機。功率300kW 以上掘錨綜合機組,可實現掘、裝、鉆、錨平行作業。
247. 長距離刮板輸送機。最大運輸距離為300~400m,中部槽寬為1200mm~1500mm,可伸縮機尾、可控軟啟動傳動裝置等。
248. 烘干錘式破碎機升級改造。被烘干破碎工業廢渣的水份達50%,產量達200t/h。
249. 大型重載減速機。4000kW 千瓦以上。
250. 千萬噸級煤炭超深礦建井及提升關鍵設備產業化。
大型鑄鍛件
251. 發展能源、石化、冶金、高鐵和造船業所需高技術含量和高質量要求的重要大鍛件,建設有鋼包精煉爐的煉鋼系統,提高鋼水質量,增加加工生產線,包括真空吹氧脫碳(VOD),真空感應爐等裝備,建設12MVA 射線加速器,提高加工能力,增加科研、實驗、檢測設備。
重型鍛壓設備
252. 大型鋼管擠壓機、大型模鍛液壓機。200MN 以上級鋁型材擠壓機及模具、200MN 以上多向模鍛液壓機及模具、450MN / 100MN 大型無縫鋼管擠壓機、1000kN /2500kNm~2500kN / 6300kNm 鍛造壓機配套用全液壓鍛造操作機。
起重運輸機械
253. 海洋工程用特殊超大型起重設備。1000t 級以上。
254. 大型港口散料裝卸成套設備。10000t/h 以上堆取料機,可翻卸80t 重載敞車,重載翻車機,3000t/h 以上連續式卸船機,6000t/h 以上裝船機,帶寬2000mm 以上重載皮帶輸送機及中央控制系統。
冶金裝備
255. 可循環鋼鐵生產流程工藝裝備。包括年產200~300 萬噸薄板坯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寬度≥1700mm 大型寬帶鋼冷連軋關鍵設備、寬度≥2050mm 熱連軋寬帶鋼成套設備,寬度≥5m 大型寬厚鋼板成套設備、板坯規格≥400×2700mm(厚度×寬度)大型板坯連鑄機、年產量≥25 萬噸連續熱鍍鋅、熱鍍鋁鋅成套設備、年產量≥15 萬噸彩色涂層鋼板生產線成套設備。
(十七)其他民用機械
256. 抗洪抗旱機械設備。排水量≥1500m3/h,揚程5~20m,功率≥150kW,效率達60%;可隨時移動,快速大量排水。
257. 沼液抽渣設備。抽吸量≥1m3/min。
(十八)“三基”產業平臺建設
258. 建設一批公共研發中心。支持軸承、齒輪、液壓件/氣動件、密封件、緊固件及鑄造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公共研發平臺建設。
259. 建設一批檢測實驗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產品強化實驗、可靠性和壽命測試試驗、產品質量檢測檢驗、基礎材料檢驗,形成專業化的檢測/試驗、咨詢和服務能力。優先支持在產業集聚區建設公共檢測實驗平臺。
260. 建設產需對接平臺。深化軸承、液壓、密封、齒輪等重點配套企業與主機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建設若干跨行業、跨地區的產需對接平臺,促使“三基”企業與主機企業形成有效的供應鏈。
261. 建設區域基礎制造工藝中心。在裝備制造業發達的城市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技術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鑄造、鍛造、熱處理及表面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中心,提高環境綜合治理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九、航空行業
262. 民機整機產品。對現役民用客機、民用運輸機、民用直升機和通用飛機產品進行改進,提高經濟性、可靠性;建立滿足客戶需要的客戶服務體系,打造國產民機產品品牌,提升民機產業核心競爭力。
263. 民機配套產品。已適航取證的民機座椅等機載產品的質量改進,推進產業化;民機航電、飛控、起落架等民機配套產品。
十、紡織行業
(一)紡織新技術推廣應用
264. 新型紡紗技術。高效緊密紡、嵌入式紡紗、低扭矩紡紗、噴氣紡、渦流紡等新型紡紗技術,多組分纖維復合混紡和新結構紗線加工技術,粗細聯、細絡聯等全自動紡紗技術,新型上漿工藝技術,新型牛仔布染色技術,免松紗、免絡筒技術,湍流式染紗技術,苧麻牽切紡紗技術、亞麻高效櫛梳技術等麻類纖維深加工技術等。
265. 新型機織技術。功能化、差別化化纖長絲仿真織造技術,特寬幅、高經密、大提花裝飾綢緞加工技術等。
266. 新型編織技術。新型成型編織技術、超薄超細面料針織技術、短纖維經編技術等。
267. 新型染整技術。紡織品功能整理加工技術、麻纖維染整工藝技術的升級、絲綢染整工藝技術的升級、新型纖維及多組分纖維面料染整關鍵技術。
268. 產業用紡織品加工關鍵技術。高速梳理,寬幅、高速成網,復合固結,納米級熔噴非織造材料加工,重磅寬幅高速織造等非織造布和產業用紡織品的加工關鍵技術;產業用紡織品復合加工,產業用紡織品的后整理,復合材料編織、成型加工及高性能紡織復合材料的應用等關鍵技術;醫療與衛生用、過濾與分離用、土工用、交通工具用、建筑用、合成革用以及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等加工及應用關鍵技術。
269. 新型家用紡織品加工技術。超細超薄、吸濕排汗、抗菌除臭等特殊功能毛巾產品加工技術,應用高仿真、功能性、生物質纖維的家紡產品加工技術。
270. 天然纖維加工技術。真絲彈力纖維。
(二)服裝制造
271. 支持為服裝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檢測、評價、分析、驗證等提供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服務的企業、機構能力的提升改造項目。
272. 服裝品牌建設。自主品牌骨干企業的技術研發、工業設計能力建設,提升實驗檢測水平,實現新工藝、新產品的產業化。
273. 高附加值、差別化、功能性及綠色環保服裝。
(三)化學纖維制造新技術推廣應用
274. 高性能纖維及其應用復合材料加工技術。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芳綸系列品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樹脂、纖維,高性能、低成本玄武巖纖維,耐高溫、高強聚酰亞胺纖維,耐強腐蝕聚四氟乙烯樹脂、薄膜及纖維材料,新型低溫水溶性及高強高模K-Ⅱ類聚乙烯醇纖維,超高強、耐高溫聚對苯基并雙噁唑(PBO)纖維等新型高性能纖維材料的生產及應用技術。
275. 新型生物質纖維材料生產及應用技術。新型竹漿、麻漿纖維及蘭胺、玉米秸稈等速生農林資源再生利用漿纖一體化生產技術,新型高性能聚乳酸纖維(PLA)、新型蛋白纖維、可降解的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纖維及制品生產技術,新型溶劑法環保型纖維素纖維(Lyocell)生產技術,生物法生產多元醇(生物法丙二醇、乙二醇、1.4 丁二醇等)及四氫呋喃等纖維原料生產及應用技術,新型海帶、海藻、甲殼素-殼聚糖等海洋生物質纖維生產技術。
276. 超仿真、高仿真、差別化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以滌綸長短纖維為主體的化纖高紡棉、超仿棉新合纖產業鏈成套技術,以多元仿真、全面提升面料制品服用性能為主體的各類高水平、差別化纖維生產技術,以推進清潔紡織為主體的各類化纖有色纖維加工技術,新一代差別化聚酯及纖維高效節能直紡短程一體化生產技術,高性能、差別化纖維新型熔體復合紡絲技術,功能性切片及差別化長絲生產技術,日產130t 及以上錦綸大容量聚合技術等。
277. 新型高水平、功能型纖維加工及應用技術。阻燃、抗熔滴、抗靜電、防輻射、抗紫外、新型導電、建筑增強、高強高模低縮及各類改性升級特色滌綸工業絲、氣束絲、錦綸系列化超細纖維、高強高模耐高溫錦綸纖維、新型耐高溫耐腐蝕、輕質高強復合纖維材料,新型防粘、熔噴、水刺等非織造布纖維生產及加工技術,新型高效聚酯液相增粘技術,新型抗菌防臭、防蚊、防螨、負氧離子、光導活性炭、離子交換、有機和無機納米纖維、超導、智能纖維、中空纖維分離膜、醫用生物特種纖維材料等。
278. 新型聚酯產業鏈和聚酯多元化新產品生產技術。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纖維級樹脂、纖維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纖維級樹脂、纖維材料,聚葵二酸乙二醇酯(PEN)纖維級樹脂、纖維材料,低熔點及海島纖維專用聚酯(CO-PET)等樹脂及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
十一、輕工行業
(一)家用電器、照明電器及電池
279. 環保節能節材型壓縮機、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及大容量、節能型家電。采用節能環保、變頻、智能等技術,改造提升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及冰箱壓縮機、空調器壓縮機、直流無刷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水平;采用大容積、多門、多溫區、無霜等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改造電冰箱生產線。
280. 高效、節能、環保的照明電器。采用固汞替代液汞新工藝,推行熒光燈低汞生產新技術等,改造熒光燈等照明電器生產線。推動節能環保型陶瓷鹵化物燈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生產線技術改造。
281. 電池。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無汞扣式電池、高功率堿性鋅錳電池和其他新型環保一次電池。
(二)皮革、皮毛、羽毛(絨)及其制品
282. 高檔皮革及制品。采用高檔鞋面革、沙發革、服裝革、汽車坐墊革制造技術及高檔皮革制品設計制造技術,改造提升制革及制品生產線。
(三)塑料制品
283. 塑料制品生產線技術改造。采用塑料節水器材和長壽命(三年及以上)功能性農用薄膜生產先進技術、綠色建材及特種管材生產技術、高氣密性節能塑料門窗生產技術、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定島和不定島超細纖維聚氨酯合成革生產技術、新型環保阻燃塑料制品生產技術、新型免噴涂塑料生產技術,更新改造生產線;生物分解材料及產品的應用。廢塑料改性及綜合利用技術改造及其信息平臺建設。
(四)文教體育用品
284. 制筆。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制造高、精產品和環保產品筆及紙桿、紙套等低碳筆類產品,木桿鉛筆用速生林替代椴木及楊、松木桿軟化技術。具有特種功能的記號筆及與新門類筆類產品相配套的各種墨水。
(五)日用化學品
285. 洗滌劑。以天然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表面活性劑新產品,應用綠色活性成分的洗滌劑技術,開發應用高效洗滌劑助劑及洗滌劑。
(六)日用金屬及設備制造
286. 自行車。新材料(包括復合材料、輕合金、低合金鋼等)自行車,智能、環保、高效電動自行車生產線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改造。
287. 眼鏡。漸進多焦點、非球面、自由球面眼鏡片的設計、加工技術和裝備,眼鏡片各種鍍膜技術和裝備。
288. 五金制品。燃氣用具、吸油煙機、淋浴房等新興五金產業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應用冷凝燃燒技術的燃氣熱水器、應用聚能燃燒技術的燃氣灶具、應用智能技術的鎖具、應用重力鑄造技術生產高檔水龍頭等產品的產業化。
289. 鐘表。多功能機械鐘表、電波鐘表(含時間同步系統)、指針式石英鐘表、運動計時儀器,國防用計時儀器產業化,高精度鐘表和低功耗石英機芯,石英表機芯自動生產線。
(七)日用玻璃和陶瓷
290. 日用玻璃制品。高檔玻璃器皿、耐熱玻璃器具、醫藥用玻璃、無鉛水晶玻璃、輕量化度不超過1.0 的玻璃瓶罐。
291. 日用陶瓷。高檔骨瓷、滑石瓷、高檔色釉瓷和無重金屬溶出的綠色日用陶瓷。
292. 搪瓷。搪瓷瓷釉靜電粉生產技術和搪瓷瓷釉預磨粉生產。
(八)食品
293. 制鹽。根據社會需求開發食鹽品種,發展綠色食鹽。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推廣使用新型抗結劑。
294. 農副食品加工。肉制品、乳制品、飲料、發酵、糧食加工、食用油、罐頭、釀酒、制糖、焙烤、食品添加劑等行業企業設備更新、產品質量檢(監)測能力建設、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等配套硬件條件的改善。
295. 食品制造。高附加值特種糖生產及糖品深加工,糖料入廠至成品入庫的生產全過程的在線質量檢(監)測技術;發酵行業加強新型菌種選育和改造技術,發酵過程優化技術、現代分離提取技術以及新型酶制劑的推廣應用,高附加值氨基酸、有機酸、功能糖(醇)和特種功能發酵制品的示范及產業化。
296. 食品質量管理水平提升。建立食品企業誠信建設管理信息平臺系統和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進行原輔材料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安全性檢測評估。
(九)其他
297. 共性基礎技術平臺建設。為輕工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檢測、評價、分析、驗證等提供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服務的企業、第三方公共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機構能力的改造提升項目。原輔材料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安全性檢測評估。
十二、醫藥行業
(一)化學藥
298. 新產品。防治重大、多發性疾病的創新藥物,臨床用量大、專利到期的通用名藥新品種,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見病用藥,兒童用藥等。
299. 新技術推廣應用;瘜W原料藥領域的微生物大規模發酵及分離純化、手性合成和拆分、生物合成、晶型制備等新技術,化學制劑領域的緩釋、控釋、長效、速釋、靶向釋藥、透皮和粘膜給藥等新技術。
300. 化學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
(二)中藥
301. 新產品。中藥經典名方的開發和產業化,中藥新制劑,組分組方中藥制劑,天然藥物等新品種。
302. 新技術推廣應用。多級動態罐組提取、微波提取、超臨界流體萃取、膜分離等中藥提取純化技術,適合中藥特點的制劑技術,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技術。
303. 民族藥生產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
304. 采用現代技術對中成藥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
(三)生物制藥技術
305. 新產品。治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人源化/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針對重大或新發傳染病的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成人用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聯合疫苗,治療性疫苗,核酸藥物及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產品等。
306. 新技術推廣應用。動物細胞大規模高效培養技術,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新型蛋白純化介質及純化技術,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技術,長效、緩釋、控釋等制劑技術,疫苗的新型載體、佐劑、穩定劑和保護劑等。
307. 提高血漿的綜合利用水平,市場緊缺血液制品的開發及產業化。
(四)醫療器械
308. 針對需求量大、應用面廣的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儀器、急救及外科手術設備、?漆t療設備,加強核心部件、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提高設備國產化水平。
309.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家庭用新型普及型醫療器械的開發及產業化。
310. 提高人工器官、組織工程產品、體內植入物和治療用醫用材料的技術水平。
(五)其他
311. 新版GMP 改造。支持企業實施新版GMP 改造項目,鼓勵在GMP 改造中應用新技術、新裝備并顯著提高工藝技術水平。
312. 基本藥物技術升級。支持基本藥物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313. 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醫藥產業。推進基因工程菌種、生物催化等生物制造技術對傳統工藝技術的優化與替代,采用生物發酵方法生產藥用植物活性成分。
314. 制劑國際化。支持企業開展藥品國際注冊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國際認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藥物的企業在國外同步開展臨床研究;支持企業在境外投資設廠和建立研發中心。
315. 化學原料藥示范基地建設。改造和提升一批符合國際EHS(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標準,實施清潔生產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實現污染集中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
316. 藥用輔料及包材。新型藥用輔料、包裝材料的開發和產業化,提高藥品質量,改善藥品性能,保障用藥安全。
十三、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
(一)通信設備制造
317. 移動通信設備。LTE 及LTE-Advanced 研發和產業化。布局LTE 產業鏈,支持LTE 多模、多頻終端芯片及高效能、低成本LTE 終端,IPv6/v4 雙棧LTE 網絡設備和系統,打造包括LTE-Advanced 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終端、系統、一致性測試儀表、天線等關鍵環節的LTE-Advanced 產業鏈。移動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安全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
318. 光通信設備。智能光網,全光網,大容量、高速率、長距離光傳輸,多粒度、大容量光交換,大容量組網調度,FTTx 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光多片集成組件、光電集成芯片、高速數模芯片等高端芯片和高速相干光接收、超大功率低噪聲光放大、波長選擇性光交換等高端模塊的開發及產業化;增強光通信芯片、產品和設備的設計、測試能力和產品工程能力。
319. 專網通信設備。推進寬帶無線接入、多媒體數字集群及數字對講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支持廣域覆蓋低成本寬帶接入,超高速無線局域網,面向專網應用的數學集群和數字對講技術產品的開發及產業化,打造專用芯片、基站和終端的規;慨a能力。
(二)計算機
320. 整機設備。平板型計算機、高端服務器、網絡存儲、打印輸出、高端路由器等重點產品產業化。基于國產CPU 和操作系統的安全可控計算機,解決國產CPU與國產操作系統的匹配、整機與應用系統的適配等問題,提高產品穩定性、可靠性。工業控制領域關鍵技術、設備和系統的研發,高端工業控制計算機、PLC、高端數控系統等。計算機外設及耗材產品開發及產業化,彩色高速激光打印機、固態存儲盤等產品。
321. 網絡設備。云計算、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三網融合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產業化。云計算發展應用,云計算數據中心關鍵設備產業化,新一代節能低功耗、高可靠、高性能、多核服務器設備、網絡設備、海量存儲設備、負載均衡設備等核心產品。面向下一代網絡、三網融合的高性能路由器、大容量匯聚交換設備、智能網關等網絡關鍵設備。圍繞物聯網應用的感知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反饋控制系統研發。虛擬化安全、網絡安全防護、可信計算、數據安全等信息安全產品的產業化。
322. 共性技術研發能力建設。建立計算機生產工業標準和規范,提高自主設計、加工生產、檢測能力。支持三屏互動等服務平臺的應用和發展。
(三)數字視聽產品
323. 數字電視終端設備。LED 背光源液晶電視、節能型PDP 電視、3D 電視、智能電視、超高清電視及交互系統、OLED 電視、激光電視的開發與產業化,基于地面、衛星、有線、IP 網絡等傳輸方式的數字電視終端及移動多媒體電視,高清晰3D投影、短焦投影、便攜式微型投影和激光投影的研發及應用。
324. 數字視聽前端設備。數字電視和數字廣播制作設備、演播室設備、播出設備、發射機等前端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DTMB、AVS、DRA 等自主技術標準的應用,滿足高清電視、3D 電視等領域應用需求的攝像、錄制、編輯、存儲、播放等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
325. 數字家庭設備。新型信息終端、多業務網關、智能感知與控制設備、網絡側的應用云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符合自主音視頻標準的多屏融合、互聯互通、智能控制的數字娛樂、數字教育、智能家居等業務系統的研發及應用,建設應用程序商店、數字內容服務平臺,智能化、網絡化視頻監控設備及應用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326. 音響光盤設備。高保真和超薄音響器件與系統、高保真音源產品、專業數字音響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全息大容量、可刻錄、3D 播放、高保真的新一代光盤研發及產業化,基于自主音視頻標準的高清播放系統及關鍵件的研發與應用。
327. 數字電影設備。數字電影拍攝、編輯、后期制作、放映設備及配套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高清、特效、3D 數字電影等拍攝和放映設備的研發與生產。
328. 公共服務平臺。數字視聽領域的技術標準公共服務平臺、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專利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家電售后維修服務公共服務平臺、技術交流與成果推廣應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面向三網融合的視聽信息安全保障與監管平臺的建設,推動形成專業化、網絡化、一體化、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網絡體系。
(四)集成電路
329. 集成電路設計業。量大面廣的集成電路產品和專用集成電路產品,突破CPU/DSP/存儲器等高端通用芯片、網絡通信芯片、數模混合芯片、信息安全芯片、數字電視芯片、智能卡芯片、傳感器芯片等量大面廣芯片技術,以及重點領域的嵌入式SoC 芯片技術,形成系統方案解決能力。EDA 工具的開發與產業化,建立EDA應用推廣示范平臺。
330.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及工藝。12 英寸先進工藝生產線的規模化、集約化建設,65nm/45nm/32nm/28nm 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業化。8 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建設,射頻工藝、模擬工藝、AD/DA 工藝、BCD 工藝、MEMS 工藝等特色工藝生產線的建設和技術升級。提升6 英寸工藝生產線的利用率和產品質量。
331. 集成電路封裝測試。BGA、CSP、MCM、WLP、3D、TSV 等先進封裝和測試技術,推進封測業工藝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充。
332. 集成電路共性基礎平臺。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建設及應用服務。
(五)電子材料
333. LED 材料。高質量襯底材料、金屬有機源(MO)、封裝用的高性能環氧樹脂、硅膠以及熒光粉等關鍵材料;高端LED 封裝材料,高亮度、大功率LED 芯片材料。
334. 光電子材料。大尺寸鍺系材料、ZnS、ZnSe、SiC 紅外材料,滿足制造高端光電子產品需求。高亮度、大功率LED 用高純貴金屬及合金蒸發材料。
335. 新型元器件材料。覆銅板材料及電子銅箔;壓電與系統信息處理材料;高熱導率陶瓷材料和金屬復合材料;片式超薄介質高容電子陶瓷材料、電容器材料及高性能電容器薄膜;高端電子漿料;低溫共燒陶瓷(LTCC)多層基板,高性能磁性材料等。
336. 半導體材料。8~12 英寸電子級單晶硅及硅片,應用12 英寸硅單晶的晶體生長、晶片加工與處理技術,建設滿足65~32nm 線寬集成電路需求的12 英寸拋光片、外延片和SOI 片及SiGe/Si 外延片產業,氮化鎵、砷化鎵、碳化硅、磷化銦、鍺等新型半導體,銅銦鎵硒、銅銦硫、碲化鎘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光伏級多晶硅大規模清潔低成本生產、多晶硅副產物高附加值綜合利用、以及多晶硅生產共性配套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突破與集成。
337. 電力電子器件材料。電力電子器件關鍵材料、配套件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解決高阻區熔單晶、陶瓷覆銅板、鋁碳化硅基板、管殼等的生產關鍵技術應用。
(六)電子元器件
338. 微小型表面貼裝元器件。超小型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片式電解電容器、片式鉭電容器、片式電感器、片式壓電陶瓷頻率器件、片式壓電石英晶體器件、集成無源器件等研發和產業化。
339. 發光二極管。大功率、高亮度LED 外延片和芯片制造,SMD、COB 等先進封裝形式的研發與產業化;高質量襯底材料、金屬有機源(MO)、高純氣體、封裝用的高性能環氧樹脂、硅膠以及熒光粉等關鍵材料,以及MOCVD 等關鍵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LED 相關標準制定與公共檢測平臺建設。
340. 電力電子器件。功率場效應晶體管( MOSFE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快恢復二極管(FRD)、集成門級換流晶閘管(IGCT)、肖特基二極管等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開發與產業化,提高產品檔次和系列。大功率模塊、智能功率模塊(IPM)和用戶專用功率模塊(ASPM)等功率模塊的研發及產業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在工業控制、軌道交通、電動汽車、變頻器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解決高阻區熔單晶、陶瓷覆銅板、鋁碳化硅基板、管殼等的生產關鍵技術應用。碳化硅、氮化鎵等下一代寬禁帶電力電子器件研發和產業化。
341. 印刷電路板。高階積層板、IC 基板、埋置元件板等高密度互連(HDI)板技術、特種印制板(高頻板、金屬基板和厚銅箔板)、發光二極管(LED)用印制板、印制電子和光電印制板的研發、應用與產業化。
342. 傳感器及敏感元器件。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等應用需求的各種敏感元件和傳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傳感器,具有無線通信、傳感、數據處理功能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推進傳感器由多片集成向單片集成方向發展,減小產品體積、降低功耗、擴大生產規模。
343. 新型機電組件。聲表面波器件、微波介質器件等高頻頻率器件和無刷化、智能化的微特電機等研發和產業化。
344. 真空電子器件。高電壓、大容量、大電流、高可靠、長壽命真空開關管及專用真空器件。
345. 激光和紅外器件。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高功率氣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紫外激光器,推進高性能的紅外焦平面器件、高分辨率InGaAs 探測器產業化。
346. 新能源配套電子元器件。為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配套的新型儲能電池、超級電容器、功率型電容器、特種功率電阻器以及電力電子用關鍵電子元器件。
347. 新一代通信技術配套電子元器件。適用于光纖寬帶網絡的低成本光纖光纜、光纖預制棒及相關光器件;通信基站用石英晶體振蕩器;新型通信設備用連接器、繼電器、濾波器及線纜組件。
(七)應用電子
348. 汽車電子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電子核心技術和滿足市場需要的各類汽車電子產品,形成為自主品牌汽車配套的汽車電子產品的設計、驗證、生產能力。
349. 醫療電子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數字化醫療電子設備,掌握產品核心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產業化能力,建立生產工業標準和規范。醫學影像、無創微創診療、普及型醫療設備、遠程醫療等產品的開發與產業化。
350. 金融電子產品。金融IC 卡芯片研發與產業化,金融電子設備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符合PBOC2.0 標準產品。移動支付、智能卡、銀行ATM 機、POS 機、自助服務終端等產品的生產水平和產業化。建立金融IC 產品檢測認證體系。
351. 裝備電子。提高工業控制計算機和嵌入式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提高完善試驗、測試能力,提高加工和裝配工業水平。高檔數控系統、可編程控制器、嵌入式控制系統等產品的產業化。
(八)測量儀器
352. 通信與網絡測試儀器。滿足TD-LTE 網絡測試需求的TD-LTE 路測分析儀、模塊化的TD-LTE 基站和終端射頻測試系統、LTE 核心網絡設備和無線網絡設備測試工具、TD-LTE-Advanced 終端一致性測試開發終端協議仿真測試儀。其他通信方式以及網絡測試所需的新一代通信測試儀器、計算機網絡測試儀器、射頻識別綜合測試儀器、各類讀卡器、近距離無線通信綜合測試儀器。
353.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測試儀器。滿足對多種功能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進行測試需求的射頻與高速數模混合信號集成電路測試系統,存儲器等專項測試系統,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在線測試系統、測試開發系統。
354. 數字電視測試儀器。滿足數字電視和數字音視頻測試需求的數字電視信號源、數字電視碼流發生器、數字電視場強測試儀、數字電視測試接收機、數字電視測試發射機、數字視音頻測試儀、數字電視碼流監測分析儀、圖像質量分析儀、數字電視網絡分析儀、數字電視網絡質量和安全監測儀、數字電視地面信號覆蓋監測系統。
(九)平板顯示
355. 液晶顯示器件(TFT-LCD)。高世代LCD 及相關材料,提升液晶面板的透過率和開口率,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高效節能背光源的研發和應用;大尺寸TFT-LCD玻璃基板,硼硅玻璃、TFT-LCD 用混合液晶和相關單體材料;偏光片及相關光學薄膜材料、彩色濾光片及相關材料、大尺寸靶材、高純電子氣體和試劑等配套材料。
356. 等離子顯示器(PDP)。圍繞高光效技術(高能效、低成本)、高清晰度技術(3D、動態清晰度、超高清晰度)以及超薄技術等方面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型驅動電路與控制軟件技術提高PDP 產品性能,降低功耗。發展玻璃基板、電極漿料、濕化學品、玻璃粉、熒光粉和乙基纖維素等材料,實現關鍵材料和配套設備產業化。
357. 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PM-OLED 技術及產業化。大尺寸AM-OLED相關產品技術和工藝集成技術的開發應用,氧化物基等TFT 的開發及其在AM-OLED中的應用,掌握并完善LTPS 技術,推進產業化。OLED 用高純有機材料;柔性導電基板;高端ITO 導電玻璃基板;封裝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板等。
358. 電子紙(E-PAPER)。有源驅動電子紙顯示技術與產業化,大尺寸、觸屏式、彩色、柔性有源驅動電子紙顯示屏,微膠囊、介電材料、油墨等關鍵材料。突破彩色電子紙膜材料制造技術,推動產業化應用。
(十)綠色電池
359. 鋰離子電池。動力型、儲能型鋰離子電池,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業化,提高鋰離子動力電池安全性,提升循環壽命、降低成本。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成組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適合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電池系統。快速充電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突破鋰電池隔膜特別是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新型電解質、溶劑和添加劑等專用材料,研發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鈦酸鋰等新型正負極材料。
360. 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特別是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等小型實用燃料電池的開發與應用;支持燃料電池的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在關鍵技術和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拓寬小型燃料電池系統的應用領域和燃料電池在電動車上的示范運營。
361. 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產業化技術,擴大應用試驗;超級電容器與電池混合使用應用系統的產業化,拓寬超級電容器的應用領域。提高超級電容器的比功率與比能量(達到20Wh/kg 以上)。金屬化超薄膜電力電容器生產設備及大型卷繞機、金屬化膜蒸鍍機、分切機等超級電容器生產設備的產業化。
362. 鋰離子電池材料。鋰電池隔膜,特別是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新型電極材料如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及其他新型正負極材料;新型電解質、溶劑和添加劑,如鋰離子電池用的含氟化合物六氟磷酸鋰、氟代碳酸乙烯酯、雙亞銨鋰等。
363. 綠色電池材料。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光熱發電薄膜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
364. 膜材料。氯堿用全氟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全氟離子交換膜、無機分離膜、光學功能薄膜等高性能膜材料。
(十一)太陽能光伏
365. 光伏材料。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技術;掌握穩定的電子級多晶硅生產技術,并建立千噸級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突破高效、節能的大型提純裝置及工藝技術,提升多晶硅副產物綜合利用。高質量、高效率單晶硅生產工藝技術研發應用。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硅碇生產技術的開發應用,掌握硅片薄片化技術,提高硅片質量。坩堝、高純石墨、高純石英砂、碳碳復合材料、玻璃、EVA膠、背板、電子漿料、線切割液等關鍵配套輔料國產化。
366. 晶硅電池。高轉換率(電池轉換效率在21%以上)、低成本、長壽命晶硅電池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低反射率的絨面制備技術、激光選擇性發射極技術及后續的電極對準技術、等離子體鈍化技術、低溫電極技術、全背結技術的開發及應用。關注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等新型太陽能電池成套關鍵技術。
367. 薄膜電池。非晶與微晶相結合的疊層和多結薄膜電池。降低薄膜電池的光致衰減,發展5.5 代以上大面積高效率硅薄膜電池,柔性硅基薄膜太陽電池卷對卷連續生產等工藝技術開發應用。跟進銅銦鎵硒和有機薄膜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支持低成本非真空銅銦鎵錫薄膜電池制備技術,磁控濺射電池制備技術,真空共蒸法電池制備技術,規;圃礻P鍵工藝技術的開發應用。
368. 高效聚光太陽能電池。開發應用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生產技術,聚光倍數達到500 倍以上,產業化生產的電池在非聚光條件下效率超過35%,聚光條件下效率超過40%,襯底剝離型高倍聚光電池轉化效率在非聚光條件下效率超過25%。突破高倍聚光太陽電池襯底玻璃技術、高效率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陽電池技術、高倍率聚光電池測試分析和穩定性控制技術等。發展菲涅爾和拋物鏡等配套設備。
369. 光伏建筑一體化和建筑附著光伏。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體化)組件生產技術,包括可直接與建筑相結合的建材、應用于廠房屋頂、農業大棚及幕墻上的雙玻璃BIPV 組件、中空玻璃組件等,解決BIPV 組件的透光、隔熱等問題,結合美學原理,設計出美觀、實用、可直接作為建材用的BIPV 組件。擴大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建筑附著光伏)組件應用范圍。
370. 太陽能電池系統及配套部件。掌握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的設計集成和工程技術,發展大功率光伏并網逆變器、儲能電池及系統、光伏自動跟蹤裝置、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等設備。通信用太陽能電池及系統的開發及產業化,太陽能電池產品在石油、海洋、氣象領域的應用。
371.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有能力的企事業單位建設國家級光伏應用系統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多晶硅、電池片和組件、薄膜電池的檢測,光伏系統工程的驗收等。支持相關服務平臺開展行業共性問題研究,制訂和推廣行業標準,研發關鍵共性技術等。
(十二)其他
372. 檢測能力建設。高端集成電路共性檢測、失效分析、試驗評價能力;儀器儀表的電離輻射、環境與可靠性、安全與電磁兼容試驗;通信產品節能檢測與評估平臺;安全、環境可靠性、電磁兼容檢測平臺;通信軟件檢測和評價環境的建設;無線通信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三網融合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
373. 電子信息行業基礎產品、源頭產品的質量數據庫建設。
374. 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技術的應用。
十四、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一)基礎軟件
375. 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桌面操作系統、智能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等。376. 數據庫管理系統。通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分析性數據庫管理系統、實時數據庫管理系統、內存數據庫管理系統等。
377. 中間件。應用服務器、消息中間件、交易中間件等。
378. 面向云計算環境的基礎軟件。高效虛擬化軟件、智能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分布式應用支撐平臺等。
379. 網絡化辦公套件、新一代搜索引擎及瀏覽器等基礎軟件。
(二)嵌入式軟件
380. 智能移動終端嵌入式軟件、汽車電子嵌入式軟件、車載信息系統軟件、醫療電子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應用,提高研發水平和效率,改進產品質量。
381. 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數據庫系統、嵌入式開發與仿真軟件等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應用,提高研發水平和效率,改進產品質量。
(三)開發支撐軟件
382. 需求分析工具、軟件設計工具、軟件集成開發環境、軟件編譯工具、軟件測試工具、逆向工程工具和再工程工具、軟件開發管理工具。
(四)應用軟件
383. 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型網絡環境的軟件。面向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型網絡環境的各類應用軟件。
384. 通用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信息檢索和翻譯軟件、多媒體軟件、網絡通訊軟件、游戲動漫軟件、數字出版軟件、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科學和工程計算軟件等。
385. 行業應用軟件。政務軟件、金融行業軟件、通信行業軟件、交通運輸行業軟件、能源行業軟件、醫療行業軟件、教育行業軟件等。
386. 工業軟件。行業專用三維CAD 軟件、面向產業集群的工業軟件公共服務平臺、流程行業管控一體化系統、離散制造業全供應鏈管理系統、工業現場控制系統、支持關鍵裝備設計的工程分析軟件。
(五)信息安全軟件
387. 安全基礎類、網絡與邊界安全類、終端與數字內容安全類、安全管理類、信息安全支撐工具以及安全服務類產品。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咨詢、評估、檢測、認證等信息安全服務。面向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三網融合等環境下的關鍵信息安全技術產品的產業化。
(六)信息技術服務
388. 信息技術服務支撐軟件。信息系統運維管理軟件、IT 資源監控軟件、IT 服務流程管理軟件、服務自動化軟件、服務審計軟件、服務質量評價軟件、知識管理軟件、基于安全可控軟硬件的信息系統集成相關接口、適配及優化工具軟件等支撐服務產品的產業化。
389. 數字內容服務支撐軟件。數字內容加工處理工具、虛擬現實技術軟件、數字媒體工具、數字保存軟件、增強現實支撐工具、體感交互表現工具。
390. 云計算服務支撐系統。資源管理系統、平臺資源虛擬化技術、多租戶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云計算平臺運營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產業化。
391. 信息技術服務質量評價系統。研究分析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服務內容、模式和共性技術需求,支持軟件測評能力建設,制定信息技術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研發信息技術服務質量評價系統,提升信息技術服務能力水平。
392. 信息資源建設。加強業務標準庫、知識庫和案例庫建設。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www.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