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領域的重點任務是支持企業在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市場營銷與售后服務、企業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建設,提升產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的信息化服務能力,全面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加快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提高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層次和水平。
一、企業信息化
757. 推進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應用,優化研發設計流程。推動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支持企業以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水平。支持集團型企業以信息化提升集團管控能力。
758. 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
759. 兩化融合條件下的企業發展模式創新,推進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網絡制造、虛擬制造等先進生產方式普及推廣。重點制造行業和企業以信息化實現服務化轉型,深挖基于核心業務的服務價值。
760. 重點行業建設產品質量管理和追溯信息化應用系統。
761. 推動以信息化實現產業鏈升級,推動從一般信息應用向業務流程再造轉變。
762. 重點行業通過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嵌入式應用,提升工業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發展自動化成套裝備和專用裝備。
763. 企業采用生產專家系統、在線自動檢測與控制。
764. 鼓勵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根據企業實際建設ERP 企業生產管理系統,構建企業集成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EIP 企業信息化門戶。支持企業以信息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場銷售能力,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電子采購平臺系統、物流信息系統;完善企業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
765. 中小企業。面向行業、區域和產業集群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優化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完善中小企業第三方信息化應用服務平臺,提供信息、方案設計、運行維護、研發設計等服務,加強運營機制創新。搭建行業應用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軟硬件工具、項目外包、工業設計等社會化服務。
二、行業信息化
(一)航空
766. 民用航空設計制造管理信息化集成建設。民用航空工程研發設計平臺建設、航空產品數字化制造能力建設。面向航空產品研制管理技術及質量控制技術;基于全壽命周期管理(PLM)的航空產品研制中,適合數字化特點的建模技術及其標準規范;基于模型的航空產品全三維數字化設計(MBD),基于模型的作業指導書,基于數字化裝配仿真的裝配工裝定義、數控制造、制造過程管理、檢測(驗),制造過程的綜合仿真裝配協調及全機構型管理及其集成技術;航空產品多學科仿真與試驗分析技術等。
767. 面向全球市場的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化綜合后勤服務保障、快速支持和持續采辦技術;基于虛擬試飛網絡平臺的異地多場試飛資源管理與調度模型;基于模型數字化定義的“虛擬鐵鳥”工程化項目技術的發展應用。
768. 航空工業數值模擬技術,航空CFD 技術應用和大型高性能計算中心建設,綜合利用網格計算和云計算技術構造面向全行業的“航空云”。
(二)船舶
769. 提升數字造船(海洋工程裝備)、數字造機能力。發展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其配套產品數字化設計系統、數字化制造和生產管理系統及裝備。造船及配套企業并行協同和信息集成化系統及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營銷、制造、修理及配套一體化全球服務網絡信息化支撐平臺。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其配套產品設計、制造、管理自主軟件推廣應用。
(三)機械
770. 研發設計信息化。建設產品數字化協同研發設計平臺,提高產品開發的一次成功率,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和設計創新能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771. 制造過程信息化(MES)。提高制造過程柔性化和加工質量。
772. 信息化集成應用。研發設計、生產過程及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
773. 重型機械行業數據網格設計。探索重型機械行業數據網格設計理論與方法;通過本體和數據庫技術建立數據統一描述模型;利用數據網格實現行業異構數據、文件及系統資源的整合和集成;利用數據網格模擬現實試驗;通過數據網格中間件調度并管理行業內不同地域與機構間試驗數據、技術參數等異構數據,全面提升行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774.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重型機械制造業大型場景模擬訓練平臺。提高制造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認識,提高企業對信息系統及其相關環節或部門責任的認識;增強信息化實施中的適應能力;提升背景資料與模塊數據的質量;促進信息系統實施的成功率。
775. 大型鑄鍛件生產設備數控化、信息化處理系統改造。以新建大型鑄鍛鋼基地的數字化工廠為樣板,對工廠傳統的臥車、立車等機械加工設備及熱處理設備進行數控化改造,建設信息化系統,提高企業兩化融合度。
776. 機械加工機床和熱處理設備等生產設備的數控化技術改造。建設信息化系統和集中控制室,能通過集中控制室下達生產及設備維修等管理計劃,發出作業指令。
777. 現代智能制造工程。利用智能生產中心(CPC)管理軟件實現數字化工廠,包括智能監控、智能編程、智能刀具管理及日程管理等四大模塊。
778. 產品設計制造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779. 生產過程智能控制系統。
780. 網絡化咨詢服務系統。
(四)紡織
781. 棉紡織在線檢測及監控。紡紗設備、織造設備在線監測和管理系統。
782. 印染數字化及在線檢測。印染在線檢測及控制系統、染色中央配送系統、印花自動調漿系統、高效數字化印花集成技術等。
783. 紡織品智能加工。將微電子產品植入防護紡織品的技術及加工設備、柔性體紡織開關、柔性電子線路板、導電紗線等相關原材料的開發和產業化。
784. 服裝、家紡企業數字化綜合集成和大規模定制。計算機輔助測量(CAT)、大類服裝人體標準數據庫、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自動吊掛系統(FMS)、產品數據管理(PDM)、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服裝自動化立體整燙折疊包裝系統、服裝整燙加工中心、單元自動縫制系統、智能倉儲配送系統、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等;改善服裝企業管理和營銷的相關技術。
(五)輕工
785. 家電、家具、玩具、皮革、日用陶瓷等產品個性化設計和定制。
786. 造紙、食品等生產裝備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嵌入式應用,造紙、食品、皮革等行業生產過程的節能控制、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信息技術應用。
787. 縫制機械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嵌入式應用。
三、區域信息化
788. 產業園區信息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智能園區試點。
789. 推動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兩化融合試驗區探索兩化深度融合,支持建設一批區域性和基于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兩化融合重大應用項目。
四、轉型升級重點領域信息化
(一)節能減排
790. 推進企業利用信息化實現從單項節能向集成化節能方向發展。
791. 以信息化全流程應用與區域統籌提升減排治污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促進企業節能、節水和節材,減少污染物排放。
792. 行業和區域性節能減排信息化平臺建設,節能減排信息化服務業發展。
793. 以信息化提升廢棄物綜合利用、再制造以及低碳產業發展,實現循環經濟。
(二)安全生產
794. 危化品、民爆、冶金、石化、有色等高危行業的企業,建設在線監測、特種設備監測、危化品運輸、重點危險源識別監控、安全綜合管理、應急調度指揮和救援輔助決策等信息系統,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795. 民爆行業。采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推進現有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強原材料質量控制,完善生產在線檢測手段和在線故障診斷與操作指導,改進成品檢驗方式,提高產品技術指標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三)電子商務
796. 大型工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的規模發展,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797. 深化產業鏈中總包企業與分包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798. 推動面向細分行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提高面向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技術支撐和公共服務水平。
799. 中小企業自主發展電子商務。鼓勵軟件及系統集成企業、電信運營商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
800. 電子認證、電子單證、在線支付、信用管理等電子商務安全交易技術的自主創新。支持移動電子商務在工業生產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應用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
801. 電子簽名、數字證書、電子支付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促進電子商務和物流服務集成發展。
802. 面向全球產業鏈協作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發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內容產品和服務依托跨境電子商務,參與全球數字產品交易。
(四)物流
803. 大型制造企業提升物流作業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動制造、商貿企業與物流企業信息互通、聯動發展。支持以信息化帶動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創新。
804. 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805. 提升物品揀選、傳送、識別和儲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提高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和集裝單元化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危險品流向跟蹤、狀態監控和來源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食品、農產品等冷鏈物流信息管理水平。
806. 自動識別、可視化、電子標識、信息交換、智能交通、物流經營管理、移動信息服務、位置服務、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807. 物流信息技術、編碼、安全、管理和服務標準的研究制定。
(五)物聯網應用
808. 聚焦重點工業行業,支持在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環境監測、制造供應鏈跟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促進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的物聯網應用。
809. 農業、物流、交通、電網、環保、安防、醫療、家居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
五、生產性服務業
(一)關鍵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開發應用
810. 面向生產性服務業行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需求,面向企業研發設計、工程計算、仿真測試、動態監測、產品展示、商貿流通等領域的服務需求,支持輔助研發設計、制造執行管理、產品數據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過程控制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支撐工具軟件研發并推動實現產業化。
811. 面向生產性服務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共性需求,支持信息采集與整理、數據分析與挖掘、海量數據資源存儲與管理、信息資源安全共享、協同辦公等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應用。
812. 結合“核高基”重大專項成果,加大對生產性服務行業相關配套應用軟件產品和應用系統的支持力度,提供高水平的系統集成整體解決方案,提高基于國產軟硬件的應用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服務能力。
(二)服務能力提升
813. 推動國家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建設,支持面向行業提供工業設計服務,培養高層次工業設計人才。支持工業設計機構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服務工業企業。
814. 推動信息技術研發與行業應用緊密結合,支持面向工業行業的技術孵化、信息集成、協同設計和物流信息化等服務平臺。
815. 支持區域性和行業性兩化融合促進中心建設,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促進中心。兩化融合培訓和實訓基地建設。建設兩化融合服務產業示范中心。
816. 建設基于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aaS)的生產性服務公共平臺和基于信息技術的研發平臺,研發面向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等行業的基于SaaS 的生產性服務公共平臺,并積極推動其產業化進程和規模應用,引導并支持國內生產性服務企業提供更加規范、便捷和高質量的服務,并為國內SaaS 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良好支撐。
817. 面向生產性服務領域信息技術服務需求,開發提供支持IT 咨詢設計、系統集成實施、測試、運維、數據處理等服務業務開展的軟件工具和特色服務工具,建立實用高效的生產性服務業基礎數據庫、知識庫和案例庫,進一步提升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服務水平。
818. 支持工業企業與設計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提升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為主要內容的工業設計服務能力。
819. 引導社會化物流需求,培育專業化物流服務企業,推進面向中小企業的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物流平臺建設,形成有利于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環境。
六、技術和產品
820. 工業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821. 提高以工業控制系統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安全可控水平。
822. 工業領域兩化融合關鍵共性技術推廣應用。
823. 工業、農業以及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國產軟件的示范應用。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www.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