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針對中國、印度、日本與美國這四個北半球國家的消費者進行的2012年度調查發現:這些國家在太陽光電領域的成長潛力頗高,這些市場的消費者樂觀看待太陽光電的未來,卻不了解相關成本與技術,彰顯出全球運用太陽能的最大挑戰在于消費者認知。
2012年5月25日至6月5日之間,Ketchum Global Research & Analytics與Ipsos公司代表應用材料公司進行美國地區的夏至日在線調查,亦于2012年5月29日至6月7日之間,進行印度、中國與日本地區的調查。Ipsos運用混合抽樣方法,進行各國各1,000位在線訪問。印度、中國與日本地區的調查是采用加權平衡,以確保抽樣的組成反映了成年人的上網人口。美國是依人口普查做抽樣,不采加權方式。這種規模的加權概率抽樣和100%的響應率調查,估計誤差范圍為+/-3.1%,等同于20次中有19次調查結果與全體人口相符。所有抽樣調查皆可能受制于其他的失誤來源,包括但不限制于涵蓋范圍失誤與方法失誤。
應用材料公司每年進行年度夏至日調查,希望能協助降低太陽能技術每瓦總成本,最終促使太陽能成為有意義的全球能源。
消費者預估的太陽能成本
業界數據表示,98%的民眾覺得在2020年之前可達市電同價,或至少太陽能電力繩本能與傳統能源電力相抗衡。這份調查卻指出,這項里程碑在2012年即可達到。
調查結果顯示,55%的全球受訪者體認到這種轉變,相信太陽能的成本低于煤炭等傳統能源。其中,印度的受訪者最有可能(68%)認為太陽光電的成本較低。相反地,日本的受訪者最有可能(51%)相信太陽光電的成本高于傳統能源。35%的國際受訪者認為太陽光電的成本較高,其中39%的受訪者相信太陽光電的成本將在10年內等于或低于傳統用電成本。
全球樂觀看待太陽能領域的工作機會
近一半(46%)的全球受訪者相信太陽能市場的成長將創造工作機會。美國的受訪者最為樂觀,將近六成的消費者(58%)皆抱持此一看法。中國與印度的樂觀程度屈居次位,認為工作機會可望增加的受訪者各占49%與48%。日本消費者依然最為謹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太陽能不會影響就業市場。25%的國際受訪者認為工作機會將因而減少。
印度與中國的消費者希望加速運用太陽能
將近六成(58%)的中國消費者認為,政府擬于2015年前將太陽能裝置的總發電量提升至150億瓦,采用速度太慢。
印度政府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部的目標,則是讓再生能源占該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在2022年前達到6%,超過半數的印度受訪者(51%)對此表示憂心,認為采用太陽能的速度太慢。
中印兩國人口的成長與能源需求的增加,造成電力需求不斷攀升,民眾也逐漸明白,太陽能對于供應國內亟需的能源與工作機會而言十分關鍵,還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民眾仍需要太陽能方面的教育
受訪者最有可能相信美國(26%)與日本(22%)裝設太陽能電池的數量最多,僅有17%的受訪者正確指出德國在太陽能電池的裝設方面領先群倫。日本消費者正確指出(35%)德國領先群倫的可能性,遠高于其他國家的受訪者(美國為9%,中國為15%,印度則為9%)。截至2011年為止,在太陽能裝置累計數量方面名列前茅的國家依序為德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美國與中國。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www.appliedmateria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