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8是一個開放的圖像壓縮格式,用于將高品質視頻內容與體驗帶到連網設備。最早由On2 Technologiesis開發,隨后由Google發布,同時Google也發布了VP8編碼的libvpx庫,以BSD授權條款的方式發布,隨后也附加了專利使用權。而在經過一些爭論之后,最終VP8的授權確認為一個開放源代碼授權,現在已廣泛使用于網絡視頻應用。
VP8編碼的開發從2008年9月13日開始,目的是要取代舊有的VP7編碼格式。Google在2010年收購了On2之后,各界便呼吁Google發布VP8的源代碼,在2010年3月12日,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表了一個公開信,希望Google能夠逐漸的以HTML5和開放的VP8,取代Youtube目前使用的Adobe Flash Player和H.264。
2010年5月19日,Google在Google I/O年會上,以BSD授權條款的發布了VP8編碼軟件,VP8的比特流格式則是以不可撤回的免費專利使用權發布。VP8也成為第二個On2 Technologies以開放源代碼方式發布的編碼產品,前一個是捐贈給Xiph.Org基金會的VP3,隨后成為了圖像編碼格式Theora。
2013年3月,Google與MPEG LA達成協議:Google取得VP8可能受影響的專利授權,同時Google也可以再次授權給VP8的用戶。
VP8編碼和解碼
目前VP8只能通過libvpx來進行編碼,而Google聘用了FFmpeg的開發者Ronald Bultje來開發基于x264架構的VP8編碼器,稱為xvp8,將來發布后會集成在x264中。而芬蘭的WebM硬件開發團隊則是發布了暫存器轉換層次結構(Register transfer level)的VP8硬件編碼器,提供給半導體制造商免費使用。
libvpx可以解碼VP8的圖像,在2010年7月23日,FFmpeg的開發者Jason Garrett-Glaser、Ronald Bultje和David Conrad發布了名為ffvp8的VP8解碼器,測試結果顯示ffvp8比Google自己的libvpx解碼器性能更佳。另外,WebM專案的硬件團隊也有發布暫存器轉換層次結構(Register transfer level)的硬件解碼器,同樣是免費使用。
VP8和H.264的比較
H.2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網絡圖像編碼格式,其編碼技術包含專利(由MPEG-LA提供授權),而且在硬件上使用需要取得授權,VP8則不需要授權。
不過,即使有Google的背書,VP8可能很難避過所有的專利,其下場可能跟VC-1如出一轍。管理H.264專利池的MPEG LA聲稱,有12家公司持有Google VP8的相關專利。
圖像品質方面,根據MSU Graphics & Media Lab在2011年5月的測試,VP8需要約213%的數據量,才能達到和H.264相同的圖像品質。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www.webmprojec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