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IEC20000-1:2011版(第2版,以下簡稱“2011版”)于2011年4月15日正式發布,該版與ISO/IEC20000-1:2005(以下簡稱“2005版”)標準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變得更加正式,標準要求與邏輯思路更加清晰,為使用者提供了更明確的指南,堪稱是ISO/IEC20000-1標準的華麗轉身,并為該國際標準的應用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一、全面引入PDCA和管理體系思想
在2005版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從ITIL V2轉換過來的一個IT服務過程的集合,服務過程定義清晰,但是對PDCA方法的展開卻是有些凌亂,其描述分別落在第3章和第4章,服務過程與PDCA方法的結合應用也并不明晰。而2011版將所有管理體系的要求集中并入第4章“服務管理體系通用要求”,管理體系要求的描述也與ISO9001、ISO/IEC27001等質量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對管理體系要求的描述更貼近,這為用戶整合其管理體系要求奠定了基礎,也建立了一個更加正式化和利于持續改進的管理體系。
具體而言,2011版標準在引入PDCA和管理體系思想方面實施了以下重要改進:
1. 在術語定義上大量引入或改編了ISO9000的管理體系術語和定義,這為IT服務管理體系標準的各方使用者架起了一座橋梁,便利各方使用者對標準建立共同的理解基礎,從而為IT服務管理體系標準的更廣泛應用開辟了空間。
2. 豐富并完善了服務管理體系的要求,從而使管理體系要求變得更為正式。
二、清晰界定了IT服務的各方關系及應用要求
ITIL以及2005版ISO/IEC20000-1標準都將其使用者默認為服務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并且是內部IT服務提供商居多,這符合IT服務產生的背景和發生過程。但是現在的IT服務的環境已經與ITIL誕生時的環境產生巨大的變化。
首先,現在越來越多的IT服務都已經走向外包,甲方內部的信息中心發揮著“既是甲方,又是乙方”的作用,而獨立的IT服務提供商,其IT服務提供過程又往往與其顧客的管理過程緊密融合。
其次,IT服務的范疇也發生了爆發式的擴張,從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技術運維服務,到包括 “信息技術咨詢服務、設計和開發服務、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的信息技術全過程服務,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與傳統IT服務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三,現在的IT服務管理已經不局限在提供滿意的IT服務的目標上,對于IT服務提供商的評價(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和認證也變成了一個實際的需求。因此新的IT服務管理標準勢必需要對這些環境的變化做出響應,并給各方在目前的環境下應用標準提供清晰的指南。
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看到,2011版ISO/IEC20000-1標準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出了實際的努力:
1.在術語中引入了組織(3.17)、服務提供方(3.32)、內部團體(3.14)、顧客(3.7)、供應商(3.35)的概念,明確了在服務提供中涉及的各方的概念,并且也建立了清晰的IT服務供應鏈關系。
2. 在1.1范圍中直接明確地指出了其使用方包括甲方、乙方和第三方。通過對使用對象及其使用目的的清晰說明,2011版標準為各方如何使用標準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南。
3. 對“對由他方運營過程的治理”提出了明確管理要求
三、細化流程要求,使標準更具完整性和操作性
與2005版比較,2011版還是13個管理流程,在流程的內容和要求上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只是將“發布和部署管理流程”歸入“控制過程組”,原來的五大過程組變成四大過程組。但是2011版進一步細化了各流程的要求,梳理了流程的管理思路,使得ISO20000-1標準作為一個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要求更加完整和明確,而不需要使用者在使用ISO20000-1標準時,還需要進一步查詢其它IT服務標準。
2011版標準相比2005版是一次華麗的轉身,轉身之后,ISO20000-1標準已儼然成為一個更為系統、完善、邏輯思路更為清晰,并與ISO9001、ISO/IEC27001等中國管理體系國際標準更為協調的服務管理體系標準。
查詢進一步信息,請訪問http://www.ceprei.com。